《暮匠》策劃團隊「雙十公園 OCT10BER」
深入龍舟工法的蝴蝶效應

國寶龍船工匠阿正師 / 紀錄片《暮匠》

再美的創意,再多的用力,或許都比不上把事情做到完滿的真情真意。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人稱「東哥」的旭源營造董事長朱東輝,幾年前接觸到龍舟運動後,便被與自己本行相呼應,對於勞動、紀律與團隊向心力的高度要求所感。為公司員工成立一支龍舟隊的朱東輝,為了能夠主導訓練,同時更進一步保存日漸凋零的工藝,一個起心動念,便決定委託國寶級龍舟工匠阿正師打造一艘龍舟,並且邀請龍舟運動的同好,同時也是設計公司「雙十公園OCT10BER」的創辦人王志雄籌劃整個紀錄個過程。

朱東輝董事長於「旭源號」龍舟點睛祭江祈福典禮 / 紀錄片《暮匠》

廣告人與設計人出身的王志雄,立即體認到阿正師之於臺灣歷史、文化與工藝的無形價值,為了將完整的紀錄說成一個故事,便邀請龍舟運動愛好者的導演「inch」林佳儒擔綱紀錄片《暮匠》拍攝,並出版攝影書,由多年好友與工作夥伴,攝影師與平面設計師許品詩操刀設計。

雙十公園 OCT10BER
王志雄 / 許品詩

這天下午,我們來到雙十公園位於松菸的辦公室,與王志雄和許品詩見面,在這裡,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這是從一艘龍舟開始起浪,一次彌足珍貴,美麗的蝴蝶效應。

雙十公園 OCT10BER 王志雄 / 阿正師於紀錄片《暮匠》

一艘龍舟,凝聚一個團隊

 

一個手工製作龍舟的紀實,在創意人出身的王志雄眼中,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決定將紀錄轉化為有價值的故事。「如果去網路上搜尋,你會發現其實龍舟在臺灣幾乎沒有文獻,這塊文化的領域是空的,那我們希望把這個空缺補上,結果就是耗盡我身邊可能的文化工作團隊,而這也是我們最擅長的事情:把創意扣在整個龍舟的文化之中」,王志雄如此說道,而他一開始還不知道,這個純粹的想法會引領他前往何處。

阿正師於紀錄片《暮匠》 / 雙十公園 OCT10BER 許品詩

工匠的藝,導演的愛

 

拍攝紀錄片《暮匠》的過程是一段漫長而美麗的等待,「整個過程你看到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不假他人之手,獨立完成這麼大的一艘龍舟」,許品詩如此說道,而王志雄則補充在AI這些年盛行下,回頭來看木造龍舟這件事,就能夠深刻體認到這是一次必須用盡心力記錄並保存的文化傳承。幸好,多年來喜好戶外與運動的導演林佳儒,秉持著一份對龍舟與文化價值的愛,與攝影團隊一同在阿正師身邊近距離記錄,用真心打破其心防,形塑《暮匠》真實、真切而自然的樣貌,讓一切的苦盡,迎接感人的甘來。

雙十公園 OCT10BER
王志雄 / 許品詩

很小也很大,技藝的記憶

 

阿正師的工藝之所以難以傳承,在於他那製船不用畫草稿、沒有留下任何設計圖,技藝全在腦海中的不可思議,而在多年後,《暮匠》或許將成為阿正師技藝的唯一完整紀錄。「長久下來歷史就是這樣,我們藉由這個東西去了解過去的事情,才會理解人類是這麽過來的。雖然龍舟只是歷史小小的一部分,但也是臺北市大大的一部分」,許品詩如此表示,而王志雄也將《暮匠》視為文化的記憶:「我們幫他記錄,當然從頭到尾我們不能動手,該消失就消失,該保存就讓它保存,我們團隊就是用耐心把它記錄起來。」

「旭龍號」/ 紀錄片《暮匠》

「看著我的下一代,他們可能之後都不會有木龍了,只剩下用玻璃纖維製造的競技龍, 他們摸到就不會是這種有溫度的木頭,只剩下我們的書本、我們影片的紀錄,才能回想以前那件事情」,王志雄如此說道,龍舟在歷史中很小,在臺北的文化與歷史中很大,其無可取代的手感溫度,正如被網路時代浸蝕的紙本書籍一樣,永久流傳。◼︎

 

Picture of Clyde Liu

Clyde Liu

PPAPER 主編。 正宗90文化養大的金牛男。擁抱帶有壞品味的美感與文化。相信科幻片與愛情片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而宇宙是我們最後的歸依。

最新消息

專訪|RESTAURANT & CREATIVITY

台北的經典,世界的台北 ——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15週年

專訪|DESIGN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工藝需要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專訪|ART

首爾 ART OnO 藝博會創辦人魯宰明 JaeMyung Noh:以藝術和文化款待世界

ART & DESIGN

人生,走自己的路:2024 松山文創學園祭《吾所_Way》

專訪|ART

台灣藝術家卓卉芹:藝術永恆的愛

ART & SUSTAINABILITY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綠色秘密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