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人腦與電腦
從 Elon Musk 的神經科技公司
思考人類價值

 
 

1984年,人稱賽博龐克」之父 (Cyberpunk) 的美國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 Gibson) 出版了《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 ,正式確立八〇年代是屬於科幻 (Science Fiction) 的時代。吉布森在小說中描繪許多有關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以及巨型跨國企業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取代傳統單一國家成為霸權等世界觀,如今逐一實現。此外,吉布森在《神經漫遊者》書中提出一種稱為「Microsoft」的微型裝置,人類只要透過連接大腦的「磁盒」,便能獲得電腦般的存取速度與學習能力。

 
 
美國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 Gibson)
於1984年出版的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 
 

在《神經漫遊者》問世三十五年後的今日,人腦與電腦之間的鴻溝有了重大突破。由矽谷「鋼鐵人」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領軍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在成立兩年後首次對外發表最新進展。馬斯克曾說:「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面臨早晚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危機,人類必須『成為機器』才能取回主導權。」因此馬斯克在2017年創辦以融合人腦與電腦為終極目標的 Neuralink。

 
 
 
Neuralink 開發了一台外型酷似「縫紉機」的手術機器人
 

在實現宏遠的願景之前,Neuralink 從治癒腦神經疾病出發。過去兩年,Neuralink 開發了一台外型酷似「縫紉機」的機器人,以一種類似「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的方式植入比頭髮更為纖細的「絲線」 (threads) 到大腦中,絲線內部的數十組電極感應器會將偵測到的腦波活動,透過裝在耳後的接收器傳遞至電子裝置。如此一來,神經疾病患者和行動不便者便能直接透過「腦波」來操控電腦和手機。

 
 
 
 
絲線內部的數十組電極感應器會將偵測到的腦波活動
透過裝在耳後的接收器傳遞至電子裝置
 

Neuralink 總裁兼共同創辦人馬克斯.霍達克 (Max Hodak) 表示,目前與加州大學合作進行的動物測試取得不錯的結果,預計最快明年第二季就可以進行人體實驗。在現今科學快速的發展下,「賽博格」(Cyborg) 不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比喻與想像,馬斯克與 Neuralink 的出現反映了人類逐漸與機械或資訊結合的時代現象。

 
 
來自大腦的數據可以從裝在耳後的接收器
傳輸到手機和電腦
 

然而,面對日漸消弭的「有機—機器」界線,人類究竟是迎接新生,還是喪失主體性?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演講時說道:「我並不擔心人工智慧可以讓電腦像人類一樣思考,讓我擔心的是人類沒有自己的價值觀或同情心,像電腦一樣思考。」別忘了自由意識一直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

 
 
裝在耳後的接收器

 

 

All Photos © Neuralink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隨友人指引服用泥煤威士忌,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PPAPER WEEKENDS|9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台北徠卡鍾靈 Zhong Lin 攝影特展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吐司專門店 Pillo 進駐大稻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清酒正流行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