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
城南風華川流不息

 

淡水河早年河運興盛,大漢溪、基隆河與新店溪等主要支流沿岸聚落繁華盛極一時,日治時期緊鄰新店溪畔的「川端町」是彼時台北城南近郊的遊憩名勝,範圍約為今日台北中正區汀州路二段以南,與廈門街、同安街和金門街相連的區域,而「川端」則意味著「河岸」,該町受惠於來台日人之增長,遊人絡繹不絕,日式高級料亭林立,風光近半世紀。只不過,這般榮景最終隨日軍二戰失利迎來終結,當年行經新店溪的船隻或許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是關於川端的過去卻是扎扎實實地烙印在町內的建築身上,它們無聲承載著過往,一路挺到現在。

 

川端町區域範圍示意
資料提供:川端藝會所

2022年,邁入第20個年頭的「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將「整建維護特別獎」頒給位於廈門街上的「廈川玖肆」這棟建於1936年,前身為日治時期「川端派出所」(舊廈門街派出所)的歷史建物。時間回到2019年,當時正在找尋辦公空間的曾士綱在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的案子中看見舊廈門街派出所,「我還記得勘查當天走進荒廢的建築內部時,心中突然有點澎湃,我已經開始構思修復的方式,想像這個空間的可能性。」曾士綱回憶,看完隔天他就去領標,後來真的接下這棟閒置破敗建築的修復工作。

 

 
 

「川端派出所」在建築式樣上是1930年代日本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外牆立面貼有具備抗震及裝飾用途的十三溝面磚,建築內部則以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 TR 磚與鋼筋混凝土為結構,南面設計了大面積的玻璃開窗,藉此引進自然光與空氣,創造明亮通風的室內環境。曾士綱與團隊秉持沿用舊有材料與空間規劃的精神,歷時2年的規劃與修復,將廢棄的派出所打造成結合餐飲與藝文的全新空間,而士綱也以「川端藝會所」主理人的身份展開文史考察,逐步梳理川端町與台北城南地區的歷史風華,持續挖掘關於時代的回憶和生活的軌跡,讓那些尚未被述說的故事,在廈川玖肆流傳下去。

 


 

PPAPER

曾士綱

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主理人

Hello 士綱,很高興有機會能和你聊聊,當初怎麼會找到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現在所在的這棟歷史建築?
其實我本來只是在找自己的辦公室,相較於一般的商辦空間方方正正地擠在城市某棟建築之中,我比較想找整棟的空間,然後我就在老房子文化運動的案子裡看見我們現在進駐的這幢老屋。我還記得初次勘查空間的時候,裡頭鋼筋裸露、水泥粉化、木頭腐蝕、長年滲水導致室內潮濕陰暗,屋況極差,但是就在走往2樓之際,心中突然有種被召喚的感覺,內心澎湃不已,我開始想像可以如何修復它,於是隔天我就去領標,後來就得標了。

 

 
 

你自己本身是喜歡老物舊東西的人嗎?
喜歡啊,比如說我今天穿的這條牛仔褲已經穿了10幾年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觀念。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人們只要花錢就有全新的東西可以使用,但是新的物品不一定適合你,我之所以會這麼喜歡這件褲子是因為它的纖維鬆緊已經很切當地符合我的身形了,穿起來很舒服。回到建築,站在建商的角度與建坪的考量之上,現代新大樓經常因為追求坪效,提供的空間居住起來不見得會感到舒適。我認為好的物件只要好好保養維護,其實可以使用很久,尤其是房子。

 

 

這棟建築在空間及設計方面有什麼獨特之處?
肯定是建築南面,位於1樓與2樓之間的開窗,設計這棟建築的篠原武男先生很注重通風和採光,盡可能在自然的條件之下引進光線和空氣,創造明亮通風的室內環境,這就是好房子。

團隊是如何在修復以及打造符合當代的使用情境之間找到平衡?你在整個翻新過程中所掌握的原則或精神是什麼?
我們基本的原則是盡量沿用既有現存的建材與格局,能夠保留就保留,並在衝突與融合之間找尋新舊對話的可能性。廈川玖肆每層樓的風格都不太一樣,一樓的餐廳「VICEVERSA」帶有點異國情調的摩登氛圍;二樓「川端藝會所」保留溝面磚的歲月感,鐵件、金屬與玻璃等元素巧妙呼應藝文空間的沈穩;三樓的辦公空間則走一個現代簡約的基調,這些都是在嘗試拓展人們對一個空間的想像。

 

 
 

在整建維護的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地方是?
我覺得疫情的影響很大,它讓整體修復的成本與期程增加許多;除此之外,和政府單位溝通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也是始料未及,不同工程有個邏輯可以去依循,文資審查的不確定性比較高,更何況我們是首次經手歷史建物修復的案子,必須加倍努力回應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要求。

「廈川玖肆」作為台北市文化局近年積極推動之「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的一員,可以與我們聊聊這項計畫嗎?你認為這項計畫的意義是什麼?
從文化局的角度來看,「老房子文化運動」的目的是活化建築,讓更多的人使用,進而了解這棟建築的故事與歷史脈絡。然而,我其實查不太到關於「川端町派出所」和「舊廈門街派出所」的資料,只能透過梳理建物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來認識這棟建築的過去。建築是歷史的縮影,我認為這項計畫的意義在於把說故事,講述建築與周遭區域的故事,愈詳盡愈能深入人心,修復只是表層的問題,重點是凝聚眾人對於土地以及文化的認識與認同。

 

 
 

你怎麼看這幾年在全台各地如火如荼進行的古蹟保存與翻新計畫?
這個問題同樣緊扣「老房子文化運動」的核心,古蹟的保存與翻新是為了凝聚認同,如果我們沒有具備社區整體性的意識與概念的話,垃圾還是會隨處丟在外面,建築外牆上還是掛滿鐵窗和室外機,因為那似乎是別人家的事情,這也是我不斷反覆提及社區意識的緣故,因為有認同才會凝聚群體,文化更是如此。

建築與都市彼此相互形塑出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很好奇你心目中的理想都市樣貌是?
每座城市有各自的風格,我當然希望台北比東京更美,比巴黎更自由,比倫敦更現代化,但是台北永遠都會是我的家,而這一切都要從理解自己開始,唯有理解自己的價值,你才會自我珍惜,珍惜這片土地。

 

 

附近居民對於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的看法是?你認為這裡有成為社區營造基地的潛力嗎?
有認同我們的,也有不希望改變的,因為這是人性。關於社區營造,回到問題,我們希望廈川玖肆的重生能在此發酵,等到出現某間連鎖品牌進駐這個區域,就會帶來人流,帶動價值,我們就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最後,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的精神與理念是什麼?
川端藝會所是從廢墟裡開出的一朵花,土壤裡有屬於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我們擷取好的部分為養分灌溉未來。■

 

 
 
 
 

 

Photo by @elephant_312711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