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無意間在網路上看見李漢強(Lee Kan Kyo)的作品,那是一副撲克牌,只見牌上印有一名正在享用果菜汁的男性,面無表情地看向鏡頭自拍,每張牌都是不同的自拍照。這組有點古怪,卻令人看得目不轉睛的「果汁自拍照」(Juicebox Selfie)是這位旅居日本多年的台灣藝術家,以手機自拍紀錄自己每日飲用一瓶果菜汁的影像計畫,雖說是計畫,但其實當初的動機,只因為他註冊了社群帳號,感覺好像必須發點什麼。李漢強說,這真的是做好玩的。
同樣有趣的,還有他在就讀研究所期間,用彩色筆與麥克筆臨摹的手繪超級市場傳單,「我之前的住處樓下剛好是一間超市,經常遇見歐巴桑們拿著傳單聚在一起,像是研讀講義般地討論著採買的食材,她們手中的傳單引起了我的注意。」好奇心是李漢強創作的動力來源,而他滿足自身好奇心的方式就是自己親手畫一遍,「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因為熱衷於格鬥遊戲,某年夏日我直接把暑假作業封面畫成進入遊戲之前選角畫面,對於手繪的熱愛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點燃的。」長大之後,李漢強仍不斷用自己的雙手創作,更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之上打造藝術的平行宇宙,觀者愈是覺得荒謬有趣,他愈是充滿能量。
接下來,請跟著《PPAPER FASHION》一起走進李氏宇宙,欣賞藝術家類型多元的創作風景、對於生活的熱情,還有品味出眾的李氏風趣。
PPAPER FASHION
╳
李漢強
台灣藝術家
Hello 漢強,一開始我們先來聊聊你即將在台北舉辦的新書發表會和展覽「李漢強のNFT」好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作計畫?其實,我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NFT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苦笑)。去年年底NFT最火紅、最流行的時候,我有聽到風聲說很多日本藝術家在裡面賺了不少錢,就連我的朋友都勸我趕快做個NFT,於是我就想,好啊,我來研究一下好了,只不過在日本申辦虛擬貨幣相關的帳戶很麻煩,後來想想,一竅不通的事就給懂的人去用就好了,便決定以自己的角度打造NFT。
對我而言,「N」應該是影音平台「Netflix」,因為疫情的時候大家都在使用Netflix;然後我對於「F」的詮釋則是日文名字的羅馬拼音是F開頭的藝人和知名人物;至於「T」的話則是影音出租店「Tsutaya」。後來,我就以這樣的構想在日本辦了展覽,來到現場看展的大家都覺得很荒謬,然而在大家笑得開懷之餘,我也有收到很多回饋,有位前輩認為應該要把這個東西做比較完整的紀錄,因為沒有人曉得NFT究竟會延續多久,它很有可能會消失,假如我能留下一些紀錄,日後回過頭來對照當時的情境應該會蠻有趣的,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把NFT系列做成一本書,有中文和英文兩種版本,11月底我會帶回台北的朋丁書店發表,這就是我過去一整年自己搞的NFT,一個賠大錢的NFT(笑)。
回到你和你的創作身上,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的?
我是台北人,跑來東京讀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剛好遇上311地震,這讓原先已經很不好找的工作機會變得更少,最後決定先繼續進修讀個研究所,我差不多就是在研究所期間開始發展出自己的觀點。那個時候我住在一間超級市場樓上,因為家裡沒有冰箱,所以幾乎每天都會去樓下超市採買,每日的往返讓我開始留意到市場裡的廣告傳單,日本的傳單是打開一張這種,和台灣常見一本一本的形式不大一樣,而且很有趣的是,我每天都會看見幾位歐巴桑拿著傳單,像是在開會一樣,非常熱絡地討論今天晚上要煮什麼吃啊,一邊聊天聯絡感情這樣,我猜在台灣或許也有類似的情境,只不過我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傳單這件事勾起我的好奇心,想要知道葫蘆裡面賣的到底是什麼藥,最快的方式就是自己用彩色筆和麥克筆畫,像寫書法一樣,一張一張臨摹,這個系列後來也發展成畢業製作的主題。
廣告傳單的排版與色彩有很多細節,你不會覺得用畫的很麻煩嗎?
那個真的很細,不是只有你,我也覺得很麻煩啊(大笑)!但是因為當時有畢業製作的壓力,所以才有動力去推進這個計畫。我自己是覺得蠻有趣的,收到的迴響也挺不錯的,作品顏色豐富,氛圍歡樂,只是當時就停留在這個層次,畢業之後我就去上班了。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
我的第一份工作,同時也是最後一份,是在一間日本的設計公司當平面設計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幫時尚品牌的客戶製作型錄和邀請卡,還有一些翻譯的業務。
為什麼沒有繼續你的平面設計師職涯?
雖然大學畢業之後我就出來工作,但我同時還有繼續我自己的藝術創作。日本的設計公司爆炸忙碌,每天早上9點進公司,一路工作到晚上9點還沒辦法下班,為什麼?因為前輩還沒回家,面對這種隱性的壓力,我只能打開電腦,反覆拉大視窗又縮小,裝作自己好像很忙的樣子,好不容易回到家裡,能夠創作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經常做到凌晨三四點才休息,有段時間精神始終處於恍惚的狀態,為了集中心力做好一件事情,在工作6年之後,我決定把工作辭掉專心創作,不然這樣兩邊搖擺下去不太妙。
轉眼間,「李漢強的果汁自拍照」的影像計畫已經邁入第7、8個年度,在這個注意力以及耐心稀缺的時代,是什麼樣的動力與動機,讓你願意持續投入時間與心力執行這樣類型的創作?
其實「果汁自拍照」這個計畫就是吃飽太閒而已,當初因為註冊了Instagram帳號,想說應該要來發些東西。8年前,我觀察到有不少年輕女性會分享她們去咖啡廳吃下午茶的照片,看著看著,我就覺得這種類型的影像是一個可能的方向,那既然大家都在吃東西,我是不是可以喝點什麼?於是我就開始拍起自己喝飲料的照片。起初果汁、咖啡什麼都喝,但是想到要天天喝的話,還是喝些對身體健康的飲料比較好,最終的飲料人選就由果菜汁雀屏中選。這個計畫進行到快一年的時候,剛好年底要去參加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參加書展要有作品啊,那要做什麼?當時我馬上想到的就是把「果汁自拍照」做成撲克牌,帶去書展賣,往後就以每年一更的頻率執行這項創作計畫,這真的是做好玩的。
我們來聊聊另外一項開始於2016年的「李漢強的李點卡」計畫,這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展開的長期創作?「李點卡」可以幹嘛?要怎麼樣獲得呢?
做「李漢強的李點卡」的契機同樣很單純。在日本生活,幾乎凡事都要辦卡,租房子要辦卡、上韓文課要辦卡、去運動用品店消費要辦卡、在書店買書也要辦卡,這些卡是集點卡也是會員卡,這點和傳單一樣深植於日本文化之中,「如此有趣的現象或許可以變成一件作品?」我先是在心中自問,接著思索要如何轉換成自己的東西,很快我就將自己定位成發卡中心,我就是VISA卡,我就萬事達卡,那什麼是「李點卡」?李點卡是一個以卡生卡的系統,首次申辦的方式要先來參加我的活動,挑選自己皮夾裡面的任何一張卡片,由我親自手繪相同的實體卡,這就是每個人各自持有的李點卡,然後在成為李點卡的會員之後,持卡人可於李點卡活動期間至攤位集點,集滿五點就能免費獲得一張新卡,李點卡大致的運作機制便是如此。
臨摹與手繪似乎是你蠻重要的創作核心。
這件事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還記得以前很熱衷於「快打旋風II」,每次進入遊戲之前都會有一個選擇人物角色的畫面,我就把那個畫面繪成某年暑假作業的封面,我發覺自己對於風景、自然山水和街景都不怎麼感興趣,我比較喜歡看電動玩具、手機、手錶諸如此類的東西,因為我相信你就是你用的東西,人與人的東西是無法劃分界線的,不然為什麼我們要燒東西給過世的親人,拜祂喜歡吃的東西,代表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我而言,東西就是一個人的風景,而我們藉由它們看見一個人。
除了手繪,你的作品經常帶給觀者一種有趣的感受,關於「幽默」這件事你怎麼看?
我先說,我真的沒有要故意逗大家笑,雖然我的創作動機和「有趣」有關,但是「幽默」不是我的目的,我今天做作品不是來搞笑的,結果卻總是變成這樣,我也是很無奈,好像我是故意來逗你發笑,我很嚴肅的(大笑)。
從2019年與台灣服裝設計品牌「DOUCHANGLEE」合作的春夏系列,到今年與美國指標潮流品牌「Supreme」的聯名合作,請與我們談談這兩次合作的過程,還有你怎麼看藝術與時尚跨界聯名的風潮與發展?
我和DOUCHANGLEE的公關是朋友,在台灣的大家還不太認識我的時候,我的朋友就邀請我去DOUCHANGLEE在台南的「兜空間」辦展覽,也因為這樣和創辦人竇騰璜與張李玉菁認識。2019年,他們找我合作春夏系列,我以台灣報紙的求職版為靈感,設計了上面畫滿徵人廣告的服裝系列,而這些廣告內容全部都是以DOUCHANGLEE為名開設的徵人需求。現在仔細想想,我好像做了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創舉,蠻酷的。
三年之後,有天Supreme紐約總部主動聯繫我,突然收到來信,一時片刻還不太敢置信,後來回信確認真的是Supreme沒錯,合作計畫很快就開始進行了。Supreme的要求很明確,比如說他們會直接用紅框表示超級市場傳單系列的某個部分很酷,至於裡面的內容和元素主要都是由我安排,而且我想說,這很有可能是我人生的頂點,我一定要在裡面藏很多東西(笑),像是我在信用卡主題的服裝上面,就偷偷把我自己名字安插在某張卡片的簽名欄中,結果成品做出來的時候,名字剛好出現在胸前,想到可能有個外國人穿著這件印有我名字的衣服,感覺就蠻有趣的。
關於跨界,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跨界」到底是什麼意思?2019年的時候,我莫名其妙獲頒台灣平面雜誌當年的「最佳跨界獎」,但是我真的不曉得我是跨了什麼界,因為藝術家幫時尚品牌做作品不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事情嗎?我覺得跨界只是個說法而已。
你的作品辨識度極高,有著非常鮮明的創作風格。不過,我很好奇有沒有對你影響很深刻的藝術創作者?
我很欣賞豬頭皮(朱約信)老師,他在90年代發行的《豬頭皮的笑魁唸歌》專輯裡面展現的唸歌式唱法,對政治時事的針貶很是犀利。在以前的MTV時代,第一手的音樂情報都要看豬頭皮的節目,我從中認識許多從未聽聞的冷門樂團,對於我的音樂品味養成有很深刻的啟發。至於在眾多尊敬的藝術家前輩之中,我從不諱言表示自己受美國潮流藝術家Tom Sachs的影響很深,我還記得有次偶然在日本Tower Record裡面的書店看見Tom Sachs的畫冊,封面是一位拿著霰彈槍的太空人,畫冊裡面是關於藝術家在美術館重新演繹美國阿波羅登月任務的紀錄,那個真的很炫。
關於作品經常被形容具有某種復古情懷和台式風格,你怎麼看?
我的作品並不是在懷舊,因為我一直在做新的東西,人們會覺得我的東西復古或是懷舊,看見的可能是我創作的「對象」,比如說超市傳單和摩托車,而不是我的創作本身,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新的、有趣的元素。關於大家認為我的作品具有某種「台味」我覺得是OK的,因為我是台灣人,我做出來的東西當然會有某種所謂的台式風格,只是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笑)?
你曾經在訪談中提到「美感需要一點距離,才能夠深刻體會。」的確,有時候距離太近反而無法跳脫既有的觀點與感受,而在日本待了這麼多年,此刻你認為什麼是屬於台灣的美?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先來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好了。大約在半年前,日本突然流行起台灣的古早味蛋糕,紅到連便利商店都在賣,我就想,這個蛋糕在台灣有流行嗎?這個東西真的是台灣的嗎?後來在東京澀谷,這就更有趣了,我的助手跟我說那邊開了一間標榜來自台灣的雞排店,我原本以為是士林的豪大雞排來東京開分店,結果是一間店名叫做什麼「炎旨大鶏排」的炸物店,完全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而這些就是日本眼中的台灣味。我想表達的是,關於美學,一切取決於你站的角度、身處的地方以及所屬的群體,所以在探討台灣的美學之前,我們要先認識自己。
我相信能夠在日本工作和生活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辛苦的部分肯定少不了,你有曾經動過放棄的念頭嗎?你又是如何調適的?
有啊,疫情這幾年,日本整個烏煙瘴氣的,一下這邊出包,一下又那邊出包,平時不見的社會問題因為疫情而浮上檯面,頓時之間展覽取消了,商業案也喊卡,導致有段時間整個人陷入有點憂鬱的情緒之中,那個時候真的動了回台灣的念頭。然而,從離開校園到進入社會,再到後來自己成立工作室,我之所以能夠在日本生活和工作這麼多年,必須感謝身旁的日本友人,若非他們的情義相挺,我不可能走到現在,一想到這裡還有大家,就覺得好像還不能回去,我還想在這裡待一陣子,做出一點成績給大家看。有意思的是,決定留下來之後,我搬離原先的租屋處,來到現在比較靠近橫濱的地方,過沒多久Supreme的案子就出現了,我想新家的風水大概是不錯吧(笑)。
有沒有什麼是你回來台灣一定會做的事情,或是去的地方?
吃鹹酥雞,因為日本沒有,不過我想不通為什麼日本會沒有,這個東西真的有這麼難做嗎?■
Photo by Courtesy of LEE KAN KYO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