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藝術家彭柏碩
丹寧主義

藍花 Perennial
by BS. P

關於丹寧布料(Denim)的起源,據傳早在中世紀時期,這種堅韌耐用的粗斜紋布已經存在許久,主要用於船帆布篷的製作上。由於這款布料最初是在法國南方小鎮尼姆(Nîmes)生產的,因此被稱為「Serge de Nîmes」,也就是來自「來自尼姆的斜紋棉布」,至於「Denim」這個名稱則是英文的簡稱,同時亦是我們所熟悉的靛藍染色牛仔布,而無論是歲月暈染的痕跡,還是大片撕裂漂白的破壞,丹寧既流行又叛逆,以大眾文化浸染的丹寧布料,蘊含展現個人意志的各種可能性。

從設計服裝到藝術創作,丹寧一直是台灣藝術家彭柏碩創作的主要媒材,他擅長運用牛仔布的刷色與破壞建構作品,並將用以修補加強布料磨損的日式縫綴技法「刺子繡」(Sashiko)應用於作品設計,重新組合經典裝飾縫線樣式,注入自己的詮釋與理解,呈現傳統技法的現代風貌,然而如此新意的背後,是時間與意志的交織。

 

Line
by BS. P
 
World Map No.1
by BS. P
 

談起創作,彭柏碩直言,花費數月製作一件作品是家常便飯,構圖、打版、配布、裁布然後縫製,成果不如預期而必須砍掉重練的情形早已見怪不怪。身為觀者,雖然我們可以揣想痛苦與成就之間交互作用的快感,但是不免令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讓藝術家願意投注巨量的時間與心神在快速的時代緩慢?「過往的人生經歷讓我相信努力以及堅持的力量,世界越快我越要慢,唯有這樣才能創作富含工藝底蘊的藝術作品,而不是只徒具形式的觀念創作。」彭柏碩話說的淡然,沈著之下,是對於挑戰的渴望、不願妥協體制框架的反骨,還有永不服輸的精神。

本期《PPAPER FASHION》很榮幸邀請到彭柏碩現身說法,從創作的原點開始,聊聊丹寧布料的魅力,分享今年夏季在台北舉辦的個人展覽,當然,還有他精彩的人生故事。

 

World Map No.1
by BS. P

 


 

PPAPER FASHION

彭柏碩

台灣藝術家

Hello 柏碩,很高興有機會和你聊聊,好奇你現在人在上海是在忙什麼?
我在上海有間服裝生產公司,專門替設計師品牌做代加工。我們自己也有自己的品牌,但那是由其中一位合夥人負責的,我自己會比較專注在創作上面,然後因為是工廠,所以我就有比較大的空間進行創作。基本上我都會待在公司,有事情就處理,沒事就做作品。

從國高中的籃球夢,到大學從零開始學習畫畫,之後再半路出家學習設計,每次轉換的幅度都不小,你是如何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一個目標,在當下,除了釐清自己在某個領域的優勢,我還會去找尋下一個興趣和技能,以便輔助我達成上一個目標。就以打籃球這件事情來說,當初我想要去台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台藝」)打球,因為我不是甲組的體保生,所以我知道需要多一項技能,那我也很確定去讀台藝想要唸美術,而學校的美術系有開籃球體保生的名額,為此,我在高中的時候才會一邊打球,一邊學畫畫。

 

Chronicle of Indigo ft. 吳心介 
by BS. P

打籃球這件事是全然出於熱情嗎?還是你同時也將之視為追求更好生活的可能途徑?
有,當時是真的有。在我進入台藝的前一年,學校剛好拿下大專籃球聯賽(UBA)冠軍,我想說,既然都決定要打球了,那當然要去最好的球隊,希望在那樣的環境可以讓自己更好,同時接觸到更多資源。然而,進去球隊之後我才發現,純粹練球的運動員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加上我認為自己的身體素質不算特別突出,於是就覺得好像可以轉換一下目標,去學習在高中時期就蠻有興趣的服裝設計,其實當初在選大學的時候,我就在考慮是要先打球還是先讀服裝?後來決定先去打球,打了一年,感覺不太對,而且台藝的環境實在是太舒適、太安逸了,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太開心了。

聽起來你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待在舒適圈的人。
我覺得人不進則退,在學習方面我會希望有一點強度,而且純美術(Fine Art)在當時也不是我渴望發揮的領域,幾經思考過後,我去實踐唸了服裝設計。

 

S H U . P
by BS. P

我們可以說你是反體制和叛逆的嗎?這樣的精神如何反映在你的創作之中?
喜歡創作的人在一個領域之中,都會想要跟群體不同,比如說在我打球的期間,我就會想讓別人知道我不是只會打球而已,也許我球沒有打得比別人好,但是我有其他領域的興趣與技能,唸到服裝之後也是如此,我想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其實我很想去做服裝品牌,只不過當你懂得越多,反而越會害怕,我又不太願意做一個在服裝圈體制內的服裝品牌,每年趕季度,討論利潤售價怎麼樣,這些東西會限制我太多,最後我就決定不如往藝術創作的方向嘗試,所以你所謂的反體制和叛逆應該是指這方面吧,我還是會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到自己的路,現有的框架不是不能配合,只是不會讓我那麼舒服。

從設計服裝到藝術創作,丹寧布料一直是你主要使用的創作媒材,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令你如此著迷?
講那些感性的,我覺得有點矯情,關於創作媒材,很多時候不是創作者一開始就對它很感興趣,大部分的時候是你在裡面找到成就感之後,你就會有更多的興趣和動力去專研它。我在實踐讀的是夜校,白天要工作賺生活費來付學費,你也知道服裝材料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那個時候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前輩哥哥,曾經把我的牛仔長褲剪短破壞過,我心想,好像可以去買二手的Levi’s牛仔褲剪短來賣看看,我們還創了一個小品牌「S H U . P」,開始在臉書社團賣牛仔褲,通常開賣大概15-30分鐘就會銷售一空。就這樣,一邊練習,一邊接加工的案子,做多了,優勢就出來了,對於Levi’s以及牛仔丹寧布料的喜愛便與日俱增。

 

S H U . P
by BS. P

除了丹寧布,你進一步結合藍染布料與日本傳統拼布工藝「襤褸」(Boro),你覺得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關於創作,首先我會在紙上構圖,畫好圖後接著1:1的打版,打版之前可能就要先配布,裁完布之後再開始縫製,整個過程光是思考的時間就很長,每件作品基本上都會需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製作。然而,創作最困難的部分是要如何將傳統的技法以現代的方式呈現,其實市面上經常可見藉由日本傳統刺子繡技法(Sashiko)演繹襤褸(Boro)狀態的服裝,不少品牌都在玩,至於要真正玩出差異、做出風格是非常不容易的。

為什麼你願意堅持以如此緩慢的方式進行創作?你有找到自己的風格了嗎?
以往的生活環境讓我體認到,要有所付出及持續的執行才會有所收穫,我又不是什麼天賦異稟的鬼才,我只能靠努力和堅持。如今,世界越快我越慢,我希望我能做出富含工藝底蘊的藝術作品,而不只是走觀念的速食創作,這是現階段我所能展現的優勢。在摸索之餘,我覺得有慢慢長出自己的樣子。

 

藍花 Perennial
by BS. P

我們來聊聊你今年舉辦的「THE FU(TURE)JI IS NOW」個展,請和我們分享這次展覽所欲傳遞的主題以及現階段你在創作方面追求的是什麼?
「FUJI」這個概念是延續自2017年服裝系列「首陀羅伏擊」中的「伏擊」之意,今年的「THE FU(TURE)JI IS NOW」個展又是一次奇襲,展覽裡面呈現的是新的作品,新的嘗試,日後也會繼續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城市和地方籌備下一次的伏擊。至於「The Future is Now」這句話則呼應了我的創作手法:將傳統工藝的技法創造現代化的、未來的表現方式;於是,未來就是現在,這就是我現階段所欲傳遞的理念。此外,展覽主題中特別括號起來的「TURE」其實隱含著第三個面向,若將「U」和「R」兩個字母對調就是「TRUE」,而「True」在電腦科學裡用以辨別真假的邏輯資料類型「布林值」(Boolean)中代表「是」和「真」的意思,藉此象徵每件作品都是由我親自手作且獨一無二的真實存在。

 

「THE FU(TURE)JI IS NOW」個展
by BS. P

將日本經典卡牌漫畫《遊戲王》中的遊戲角色「黑暗大法師」(封印されしエクゾディア)以丹寧布料、藍染與刺繡的方式呈現令人印象深刻,很好奇為何會選擇這個角色形象?有什麼特殊的故事或意涵嗎?
我自己當時並沒有想太多,那時心中只是萌生一個念頭「假如我自己來做一個二創會是什麼樣子?」恰好同一時間,我本來就在思考一個與「人體」有關的系列,正當我想到「解構人體」這個點上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好像可以做看看「黑暗大法師」。《遊戲王》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漫畫,國小國中都在看漫畫追連載,電視動畫狂播,大家都在玩遊戲王卡牌,那個連結很深。

 

封印されしエクゾティア
by BS. P

假如你可以問高橋和希老師(《遊戲王》的作者)一個問題,你會想知道什麼?
我不會問他問題,我想直接跟他合作。高橋和希在我心目中就是傳奇,他用一部漫畫作品改變世界,到現在《遊戲王》還在出新的卡牌,比賽依舊在世界各地舉辦。老實跟你說,在完成「黑暗大法師」之後,因為很希望能得到高橋老師的肯定,我有嘗試透過KONAMI(日本著名遊戲製作商)聯繫老師本人,試圖引起他們的注意,希望能獲得授權來創作一組系列,雖然很可惜沒有機會讓高橋老師在世期間看見我的作品,但我到現在還在繼續嘗試合作的機會與可能性,還沒有放棄。

 

封印されしエクゾティア
by BS. P
 
封印されしエクゾティア
by BS. P
 

「二次創作」是現在許多創作者會採取的途徑,你自己如何看待二創?
對我而言,二創的重點在於創作者如何使用更多的元素去轉化或是重組既有的文本。我相信有很多人可以用顏料的概念去拼貼出丹寧布料,貼出黑暗大法師的輪廓,然而我是以牛仔布的破壞與刷色營造作品的立體面和構圖,翻玩傳統刺子繡的花紋及其蘊含的意義,重新組合縫線樣式,注入我的詮釋與理解。

 

破壊された千年パズル
by BS. P
 
破壊された千年パズル
by BS. P
 

我們這期的主題是「台灣製造」,你認為自己的作品具備某種台灣特有的精神在裡面嗎?
台灣早期的紡織業是以代工為主,近年逐漸轉往機能面料的研發,如此轉變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我覺得這點與我的創作歷程十分相像,你看我從以前幫人代工,販售加工的牛仔褲,其實都是在模仿,直到現在將過去累積的技法與經驗轉換成自己的表現方式,這樣的歷程與台灣的精神不謀而合,我認為在這方面的關聯性比較強烈。

對你而言,所謂的「台式美學」是什麼?
所謂的美學,不外乎就是源自生活、事物、文化以及環境的堆疊轉化,其中有顯而易見的層面,比如說鐵花窗、宮廟與夜市等等形象可以被稱之為台式美學。不過,真正「台」的精神不會只停留在形式和視覺上,而是更日常,更生活層面的,像是打招呼的方式、聊天的方式、喝酒的方式到交朋友的方式,這些都算是台式美學的一種,這是我的理解。■

 

Works for Levi's 
by BS. P

 

 Photo Courtesy of BS. P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PPAPER WEEKENDS|9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台北徠卡鍾靈 Zhong Lin 攝影特展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吐司專門店 Pillo 進駐大稻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清酒正流行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