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藝術家 NINO CHEN
面飾的想像美學

 

在名為文學的長河裡,中國小說與散文家張愛玲的文字是一渠超越時代的活水,滋潤不同世代讀者的心田。談起張氏文學的魅力,其刻畫人物與描繪場景氛圍的功力,近代華文創作圈大概無人能出其右,而發表於1943年,現收錄於小説集《傾城之戀》中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是讓張愛玲一舉成名的驚世之作,該小說以英屬香港為背景,講述投靠富有姑母梁太太的上海少女葛薇龍,以及紈褲公子喬琪三者之間紙醉金迷的情感記事。

在故事的開首,張愛玲筆下的姑母如是登場:「汽車門開了,一個嬌小個子的西裝少婦跨出車來,一身黑,黑草帽簷上垂下綠色的面網,面網上扣著一個指甲大小的綠寶石蜘蛛,在日光中閃閃爍爍,正爬在她腮幫子上,一亮一暗,亮的時候像一顆欲墜未墜的淚珠,暗的時候便像一粒青痣。那面網足有兩三碼長,像圍巾似的兜在肩上,飄飄拂拂。」這段文字完美展現張愛玲勾畫顏色、形狀、質地和情緒的渾然天成,而在正值青春年華的台灣藝術家Nino Chen腦海中,上述場景是他從事服裝與造型設計的啟蒙原點,於是被文學挑動的心,只能以擅長的面飾創作回應,但是創作談何容易,更遑論是將抽象氛圍具象化為真實的存在?

 

電影《第一爐香》海報
由中國設計師黃海操刀
 
電影《第一爐香》海報
由中國設計師黃海操刀
 

或許是看見我眼裡閃爍著疑惑,Nino便接續說道,造型設計的重點不在於製作出符合主題的物件本身,而是如小說描繪人物性格般,以角色為中心向外延伸出去的聯想,才是建構想像的關鍵。確實,Nino分享在Instagram的草圖和成品照,幾乎都是無法明確指認形與名的面飾造型,但是當它們被配戴在模特顏容之上,這些懸浮在半空的藝術面飾,卻巧妙支撐起觀者心中的想像,而那些畫面都因此更加立體。行筆至此我終於明白,面飾其實就是一個場景,無論是由內向外看,或是由外向內看,漂浮在凝視與被注視之間的朦朧,是一切美好孕育之境。

 

 


PPAPER FASHION

Nino Chen

台灣面飾藝術家

 

怎麼會開始從事造型藝術的創作?
我最初是就讀視覺傳達科系,後來轉往服裝設計學習,有次朋友的秀需要一些飾品做搭配,因為我以前有學過金工和頭飾,想說就來試試看,而自從那次曝光之後,就開始陸續接到相關的工作邀約。關於對面飾造型的啟蒙,其實是來自張愛玲短篇小說《第一爐香》裡一段描述姑母頭戴面網草帽,帽簷上垂綴著翡翠蜘蛛的場景,人心隔了一層紗網雖然更難以看清,但是朦朧卻啟發更多想像的可能性。我都以「Face Cover」稱呼我的作品,因為我要的東西不是看不見的臉,而是飄蕩在我們之間的氛圍。

 

 

可以和我們分享製作面飾所使用的材料和流程嗎?在製作方面有沒有比較挑戰性的部分?
我製作的成品比較接近傳統帽飾的作法,主要是用金屬魚骨、鐵絲和羽毛去塑形,外頭包覆一層布料,便可以在上面縫紉加工。我個人不太喜歡裝飾性的風格,因為如果帽飾骨架本身製作的品質已經足夠精美,我為何還需要在上面加上其他材料蓋住它呢?至於挑戰的部分,我覺得其實還蠻多的(笑)。舉例來說,面具的骨架經常使用鐵絲銜接,因為圓柱體的接觸面積很小,而鐵絲是圓柱體,所以要使勁綁緊,綁緊之後要接著想像整體構造有哪些部分是需要被展示?哪些則需要隱藏起來?最後還得確保面具的重量平衡,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

 

 
 

我們經常在雜誌封面和時裝拍攝中看見你的作品,你都是如何構思你的創作?
以最初幫朋友製作飾品的經驗來說明我的創作方式,當時那場秀的主題是「月亮」,我的思考脈絡不是如何製作初一輪明月?而是去思索月亮出現時會有的景觀,或是會引發什麼樣的事件,於是我把人比擬為月亮的本體,並試圖把月亮周圍的情境呈現出來,我想要講述的是一個(想像出來的)畫面。

你的作品總是巧妙地將無形的氛圍,具象化為和拍攝人物同等份量的存在。相較於透過後製特效點綴,你認為實體面飾在呈現抽象氣息方面更為突出的特點是?
直接了當的說,實際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比較厲害。雖然3D後製可以做出許多強烈而令人感到神奇的效果,但是實體的面飾的可貴之處在於,當你發現它是真實存在的物件時,會多了一份「這個竟然是真的!」的驚喜。

 

 
田馥甄 Hebe Tien for 《Uniform》
photographed by 陳柏諺
 

我很好奇,假如面飾少了人物配戴,它們會是怎麼樣的存在?你希望人們如何欣賞你的作品?
我製作的面飾其實就是一個場景,既然是場景,當然會希望大家可以去實際配戴看看。人很奇怪,你今天戴了一副墨鏡,整個人的氛圍就會改變,我說的氛圍指的不是別人看你的感覺,而是你自己對於自己當下所展現的模樣,人們比想像中容易受到服裝和配件的影響,不知不覺就會投入某種性格與行為的扮演。我相信無論是戴上面飾由內向外看出去,或者是他人凝視著配戴面具的你,兩者都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沒有特別欣賞的藝術創作者?你的創作美學有受到誰的啟蒙嗎?
我有很多欣賞的創作者,影響比較深刻的主要有三位:第一位是冰島創作歌姬碧玉Björk的迷幻推手藝術家James Merry,他的作品經常帶有強烈的生化感;第二位是時尚鬼才Alexander McQueen的摯友藝術家Philip Treacy,他的創作風格比較屬於正統的高訂時尚頭飾;最後是荷蘭時尚鍊金術師Iris van Herpen,其建築學科背景賦予她的服飾有機立體的特色。

 

詹雯婷 Faye〈在雲彩上跳舞嘰嘰喳喳〉專輯封面
photographed by 周墨

平時在創作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習慣或是儀式?
當我需要思考事情或是感到焦慮的時候,諸如吸地打掃這類無需耗費過多腦力的機械式行為,對我來說是恰到好處的思緒調整儀式。

如果撇除任何限制,你最希望和誰合作?
如果能夠和來自完全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比如說數學或是哲學方面的行家合作,感覺都會蠻有趣的。

新的一年有什麼令人期待的企劃嗎?
希望自己的服裝品牌可以順利推出新的一季(笑)。■

 

魏如萱 Waa Wei for 《VOGUE》
photographed by 陳詠華

 

   Image courtesy of Nino Chen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DESIGN & SPACE

“錯誤”建築插畫:巴黎建築師Jean Jacques Balzac

PPAPER WEEKENDS|12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草間彌生台灣個展北師美術館登場

DESIGN & SPACE

夢幻狗屋: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策劃《犬之建築》展覽

PPAPER WEEKENDS|12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韓國超人氣品牌EPT快閃台北中山

LIFE & TRAVEL

宜蘭幸福感品牌《JINHO敬好生活》:致悠閒生活裡的美好

ART & CULTURE

2024年度詞彙出爐:你也“Brain rot”大腦腐蝕了嗎?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