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源營造董事長 朱東輝
一艘龍舟永流傳

朱東輝董事長 / Photo by PPAPER

“如果能夠藉由龍舟運動去做傳承的事情,結合大眾的力量做更多的話⋯⋯”
—— 旭源營造董事長 朱東輝

因為看見台灣中小企業旺盛的生命力,朱東輝自民國79年開始從事營建產業,目前工程大多聚焦在廠辦、物流等建築工程,從廠辦新建及規劃,到廠辦增建、整建與修繕。朱東輝始終相信「真誠、用心、熱忱」是做好一件事的三要素。在三十載的歲月時光中,朱東輝用這一份真誠熱情情繫旭源營造團隊,進而影響員工家屬的認同度,讓「旭源人」這個大家族,充滿真誠、熱情與驕傲。

「當事業成就達另一個階段後,著重地並非只是單純的工作跟賺錢,而是趨向『社會責任』。對這社會盡份心力讓社會可以更祥和。」朱東輝如此說道;向來關心教育文化、關懷偏鄉弱勢族群的他,在近幾年接觸了龍舟運動,這是個極重視團隊紀律與刻苦耐勞堅持毅力,門檻較高的運動,讓他聯想起自己營造業本行,如出一轍,並成為龍舟同好口中「河道賽中唯一的董事長」。朱東輝在划龍舟中得到眾樂樂的愉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也鼓勵公司員工一同參與此項運動。

 

「旭源號」龍舟 / 紀錄片《暮匠》
朱東輝董事長接受 PPAPER 專訪 / Photo by PPAPER

 

在某機緣下突發奇想地想為旭源人打造一艘自己的龍舟,因緣際會結識了阿正師,經過了解手工木造龍舟在台灣日漸凋零,得知國寶級阿正師的技藝恐無人可傳,也缺乏完整的紀錄,決定委託打造一艘全新的龍舟,將阿正師製作龍舟的點滴紀錄片形式保留下來,作為龍舟文化推廣。朱東輝發起這樁美事,自然少不了一同乘風破浪的得力舵手,盛情邀約雙十公園設計團隊創辦人王志雄擔任籌劃,以及擁有多年製片與導演經歷的林佳儒擔任導演,同樣為龍舟運動愛好者的他們,將多年來與朱東輝在河道上累積的友誼、為龍舟運動注入的情感,以及對阿正師的敬意,轉化為紀錄片《暮匠》最有血有肉的骨幹。

「從打造這艘龍舟,到拍攝紀錄片,我就像是引言人一樣,把想要做的事情點出來,而後續的故事角色就陸續登場,才能夠讓這故事盡善盡美地自然呈現且完成。」朱東輝如此說道。

這天下午,我們拜訪位於大同區的旭源營造,態度謙虛且眼神堅定,舉手投足間充滿正能量的他,希望自己小小作為可以引起大大連鎖反應對龍舟的推動,比起阿正師所代表的無形價值和《暮匠》的文化意義,他則笑著說「在這故事中已經有我的存在,不需要再被文字記錄我。」

 

 


Photo by PPAPER

PPAPER

朱東輝

旭源營造董事長

 

東哥你好,今天非常開心可以坐在這邊跟你聊聊,首先想問你大概划龍舟多久了?當初是怎麼跟龍舟結緣的?

四年前,我的學長邀我去參加這項運動,當時我對這項運動完全陌生,他找我去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喜歡運動,第二划龍舟需要很多人一起參加,然而因我交友廣闊希望我共同成立龍舟隊,發起招募隊友。起源是我們有三個朋友,他們推選我當「創友一條龍」龍舟隊第一屆龍舟大隊長,就這樣臨時受命推起龍舟運動。

但這龍舟划下去,發現跟自己原本想像是完全不同的,最大難度有兩件事情,第一屬於個人層面,與自己內心魔鬼搏鬥奮戰——「早起」時間在早晨5點半集合。這種毅力堅持「更難」;第二是團隊層面,一艘龍舟需要二十個人,一開始要集合二十個人一起來難度很高,大家都是各行各業的企業菁英,本來工作就非常忙碌,要大家利用瑣碎且需集中的片段時間集合「蠻難」。划龍舟,只要人少就難達成。也因為這樣,我們陸陸續續會碰到無法滿船的情況,但還是要持續訓練。

有很多人都會臨時無法到場,身為隊長的我必須克服這些臨時發生的事,要事先殷勤拉人跟電話 call 人,協助排除困難。第一年開始涉入這運動後,我慢慢地感受到划龍舟帶來的樂趣及影響力。它屬全身的運動,可以讓全身的肌肉結實,身體機能也會慢慢變好,提升體能。再來大家一起划龍舟,上岸後還可以一起放鬆,吃著早餐開心分享每一件事,邊聊天邊吃東西,陶冶性情。這是人聚一起最愉悅情境。我也是利用這樣的情境,當我招募隊員時與後來在邀請其他人來參加的時候,就會跟他們分享這些划龍舟過程的點滴吸引他們對龍舟的興趣,進而想參加。

龍舟與我自己的本業也有所連結,龍舟需要團隊精神,透過龍舟運動可以激發潛能、堅持不懈的毅力,而公司就是團隊,營造產業是非常辛苦刮風下雨也在工作,靠著就是這股毅力跟堅持,二者缺一不可。

 

Photo by PPAPER

 

旭源營造裡面有一個滿重要的價值是傳承跟延續智慧,這是否有影響你去發起製作龍舟,然後拍這支紀錄片? 

一開始沒有想到去做文化傳承,而是完全出於熱愛龍舟運動。當時我已划龍舟第三年,我很想要為旭源人擁有一艘自己的龍舟,想划就可以去划,藉由這艘龍舟讓隊友更有歸屬感,於是決定打造一艘。只不過,三腳渡碼頭一開始船太多、空間不夠無法容納新船而作罷。剛好在某次機緣下,我們碰到了國寶級龍舟工匠阿正師,在討論過程中,發現之前雖有非常多媒體採訪過阿正師,但幾乎沒有留下完整紀錄。於是,我腦筋一個念頭,透過阿正師製作龍舟來完整記錄製造過程,順利說服三腳渡協會讓我建造這艘龍船。後來因為雙十公園創辦人雄哥是我至交好友,再經過討論後,決定把這真正純手工打造龍舟過程給完完整整的紀錄,留給三腳渡協會、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透過大家的力量繼續去發揚龍舟精神及手藝傳承文化。

剛開始我出於喜歡,只做一,並沒有想到後面的二、三、四等陸續完成有關龍舟的作品。今天我們有緣坐在這裡對談,不只是我個人的努力。而我認為要做就把它做到最好。這個紀錄片,一定有精神和生命蘊藏在裡面。

 

龍舟師匠阿正師 / 紀錄片《暮匠》

 

這次整個過程從東哥開始,連結到雙十公園這邊,然後再去找到林導演來拍,還包含阿正師他所代表的傳統工藝⋯⋯,它其實是從龍舟跟東哥整個連結出去的,這次整個合作裡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想要跟我們分享? 

整個合作過程讓我印象最深刻地當然是阿正師。就像蓋房子或做雕塑,每一個案子都會有不同的圖例標示,而製作龍舟的尺寸跟規格很多,大大小小,曲線也很多,但它完全憑阿正師出類拔萃的技藝及經驗累積的記憶製作。他的智慧跟專業度很讓我很讚嘆。另外,阿正師投入的精神完全符合龍舟精神——「堅毅」。首先在打造這艘龍舟的時候,我們一起特地遠到嘉義去挑選木材,選五金配件找不到適合的零件時候,大家繞了大台北一圈,最後終於在基隆港碼頭鑄造五金最多區域找到合用的五金配件,經歷整個過程的點點滴滴讓我看到,成就這艘船不僅僅是阿正師的工藝,也看到他對小小的螺絲要求,其堅持的精神是讓我非常感動的部分。

 

阿正師與朱東輝董事長 / 紀錄片《旭龍傳》

 

我們先前訪問林導演的時候,她說到「如果說做龍舟從無中生有的過程是這部紀錄片的骨幹,那讓這個故事更有血有肉的,就會是阿正師以及周遭的人們」,東哥你覺得自己也是周遭人們的一部分嗎?你覺得你在這故事裡扮演什麼角色?

從打造龍舟,到拍攝紀錄片,我就像是引言人一樣,只是把想要做的事情點出來,而後續的故事角色就陸續進來,讓故事盡善盡美地呈現。我只是做前段推動,結合社會及政府力量成就紀錄片的傳承與推廣。甚至龍舟運動可以在學校推廣。龍舟運動是一件很小眾的事,參與的人不多,它也不像路跑運動屬個人的運動。划龍舟需要有人願意去推廣,才有機會可以普及全民化。

 

「旭源號」龍舟點睛祭江祈福典禮 / 紀錄片《暮匠》

 

東哥你在划龍舟,聽說你也幫員工組隊,現在也做了一艘台龍舟、拍了一支紀錄片,以你為龍舟這個領域做的事情來看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你有想像在未來還可以替龍舟做什麼嗎? 

還是回歸剛剛所講的,怎麼推廣這個運動。我想像著每年台北國際龍舟邀請賽,串連每一隊伍,炒熱現場氣氛,使熱鬧的龍舟嘉年華會變成每年固定的全民運動。

旭源營造的同仁們,都像家人一樣以「旭源人」自居,你是否特別重視員工的向心力跟歸屬感?

公司因人而成,由許多來自不同家庭的人組合而成,它儼然如同一個大家庭。當初我創龍舟以「旭源人」為名它包含所有旭源同仁及他們的家人、旭源承包商等等。在這個大家庭裡面,我希望每個人對這個家是有向心力、耐力、毅力,才能夠把這個大家庭營運好。就一個大家庭而言,我必須要從很多層面去照顧大家,從生活上、經濟上,一直到企業工作環境,才能結合所有力量成就一切作為。同仁能夠安身立命在團隊中服務,自然會減少異動就是我公司最大資產,凸顯出旭源人「安定、團結、信任」的企業文化。

 

「旭源人」龍舟隊

 

你們有推行「希望工程角落計畫」,2019年捐贈嘉義縣重寮國小去改建圖書館,當初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讓你決定要開始投入在教育事業或是幫助社會?

旭源一直以來都有持續進行社會公益,「希望工程角落計畫」只是對象之一,我們「旭源希望工程」有很多不同面向,凡可以替社會帶來希望的人事物我們都可以做,如學校教育、協助偏鄉、弱勢團體等等。了解社會中不同族群、造訪偏鄉,更能理解到小小的資助,給人帶來的無窮希望,於是創立「旭源希望工程」。這是旭源人的社會責任,「旭源希望工程」將會持續一直不斷付出協助需要幫助的旭源人及社會大眾。

旭源希望工程包含很多不同面向,除了龍舟運動,未來有沒有考慮從其他領域為社會盡力? 

只要是有需要協助的學校或偏鄉、弱勢,不局限於運動團體,我都很願意提供幫助,就如同我們現在協助羅東高工、羅東國中橄欖球隊,未來也一定會繼續做。旭源希望工程目前著重在教育跟弱勢族群,未來能力有餘之時,我希望可以擴及到更多面向,只要我們有能力資源足夠,一定都會盡量去做。

 

「旭源人」龍舟隊

 

如果可以搭時光機回到過去,你想對十八歲的自己說什麼?

我十八歲的時候很調皮(笑),大概會對自己說要好好讀書,好好充實自己吧,講真的,我總覺得自己內涵不夠充實。不過,人的因緣際會就是這樣,當時的我雖然調皮,但非常喜歡幫助人,樂於工作。我很踏實、很認真在做任何一件事情。

有沒有什麼夢想是一直想要達成的?

回到剛剛的旭源希望工程,對我來說,當事業體成就到一個階段之後,看重的就不是工作跟賺錢,而是趨於想要讓所有人跟社會更祥和,於是就會有一個念頭,盡可能去用我們的信念,善心善念、正心正念,還有營造企業文化,去感化我們的同仁,進而去影響我們的廠商、客戶,最後讓這個社會更好、更祥和。 

你希望你如何被記得?

我永遠都希望大家不要記得我(笑)。■

 

Photo by PPAPER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影視音樂 / ENTERTAINING

等了45年!Demi Moore《懼裂》金球獎封后

PPAPER WEEKENDS|1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吉卜力展台北華山1月登場

ART & CULTURE

大導演的裸體藝術:David Lynch扭曲的不情色攝影

PPAPER Weekends|《大美不言》典藏特展移師嘉義故宮

DESIGN & SPACE

“錯誤”建築插畫:巴黎建築師Jean Jacques Balzac

PPAPER WEEKENDS|12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草間彌生台灣個展北師美術館登場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