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NICK DAHLEN
藝術是最舒適的安全地帶

“Hockey Dog” by Nick Dahlen

Nick Dahlen。處女座。Respect狗的貓派。想刪掉IG。

專業窗戶清潔工。保持低調。當個好的傾聽者。

藝術即生活,生活裡有藝術,當你誠實地生活著,就會看見藝術的模樣,聽見藝術的聲音。

來自美國Minneapolis,Nick Dahlen自小便沈浸在祖母的雕塑與收藏品所塑造的藝術氛圍之中,加上來自父親的鼓勵,即便對於被奉在美術館與博物館殿堂中的純藝術有些反感,藝術依舊成為他自身不可或缺的成分,來自他深愛的放克與爵士樂,來自日常所見,也來自生活裡形形色色的人們,「我的創作過程,純粹只是置身於這個世界中觀察,看著人們行走與交談,甚至是他們的衣著,而那些就是我感受到的靈感火花,能夠捕捉這些樣貌,讓我感到很興奮。」

“Cry” by Nick Dahlen
Nick Dahlen以自己和伴侶為靈感的作品”Piggyback”

年輕時曾經受到社交孤立,對於有著嚴重社交焦慮的Nick Dahlen而言,創作在許多時候都像是一種自我療癒的媒介,他對音樂與視覺的敏感培養出廣泛的興趣,包含德國表現主義、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到社會寫實主義。Nick Dahlen的畫作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的動態與情感,悲傷的、憤怒的、食物與動物,以及自身游移於深層憂鬱到表層喜悅的流動性,再透過他深刻研究的陰影,為畫面中一股彷彿要失焦的張力帶來巧妙的平衡。而他的創作如今也關於一份穩定的愛,如那一張描繪自己背著伴侶的可愛作品。

“Bike in Tree” by Nick Dahlen
“Broken Car” by Nick Dahlen

日前,Nick Dahlen在台北複合式概念藝廊奇想會Whimsy Works舉辦個展《Odd Survival》,「藝術就像是我總能找到的療癒性的安全空間,有點像一種生存方式,讓我保持(足夠)理智。啊這是一種奇特的方式,哈哈。」他如此解釋自己的展覽名稱。因為個展拜訪台灣,Nick Dahlen也被台灣街道與自然交織的方式所感,我們採訪了這位覺得壁虎(他稱之為小蜥蜴)很可愛的藝術家,祝福他能夠一直在藝術與創作之中找到心中最舒適的那一塊,真誠地。(圖片提供:奇想會Whimsy Works)


PPAPER FASHION 

NICK DAHLEN

 

Nick你好,很高興跟你聊聊!請簡單自我介紹一下,還有你是如何開始創作的?
我大概15歲的時候開始創作塗鴉,當時見識到了不同風格之間的爭論。當時我對藝術抱持一種反感的態度,因為我所知道的純藝術就像是一種高檔的博物館和體制化的東西,感覺似乎完全遙不可及。而且,在高中的藝術課中我超級失敗,這也讓我對藝術完全失去了興趣。但我的祖母總是有一些非常酷的小玩意、雕塑,還有她多年來收集的藝術印刷品,我想那種氛圍也留在了我的腦海裡。我的父親是一名平面設計師,他也鼓勵我從事藝術,所以我身邊總是充滿藝術的氛圍,這確實推動了我走向這條路,但直到我28歲時,這才真正成為我的職業。在這之前,我只是做各種勞動類型的工作,默默地在我的臥室和地下室裡進行藝術創作,直到事情開始有了進展,人們開始對這些作品投注更多關注。我其實很感激那漫長的時光,讓我有機會獨自生活,對藝術執著,沒有人關注,沒有任何壓力地雕琢我的風格。

你對台灣的印象如何?在這裡有沒有發現或觀察到任何奇怪的人事物,激發了你的靈感?
真的很棒。我一開始的印象只是濕度,真的很強烈。我基本上不穿短褲,只帶了牛仔褲之類的衣物,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快受不了,哈哈,但後來我逐漸適應了。我對於這麼熱帶的氛圍感到驚訝,尤其是自然與城市街道交織的景象。我拍了很多照片,像是巨大的樹根緊密地沿著牆壁蔓延的景象。我也很喜歡那些褪色的彩色招牌,我覺得無論我去哪裡,我總是會留意這些招牌。那些就只是我們都會看到的,很基本的東西,但它們真的很美。我還很喜歡那個有趣的斑馬線過馬路動畫小人,那是我首先注意到且讓我微笑的事物。那些你到處會看到的小蜥蜴也很可愛。

“Banana Ant” by Nick Dahlen
“Duck” by Nick Dahlen
“Fight” by Nick Dahlen

請和我們分享你在Whimsy Works的個展背後的故事,以及「Odd Survival」的意義。
這個作品集大約跨越過去的兩年,它幾乎涵蓋了我作品中所有不同的主題,如愛、憤怒、悲傷、快樂、憂鬱、時尚、運動和食物。唯一缺少的是我有時候會畫的,一些帶有暴力傾向的畫,比如人們打架的場景。我原本打算帶其中一幅過來,但有人想買我要帶過來的那一幅。這個展覽基本上就是混合了我們在某個時候或另一個時候都會感受到的各種情感。因為對我來說,藝術就像是我總能找到的療癒性的安全空間,有點像一種生存方式,讓我保持(足夠)理智。啊這是一種奇特的方式,哈哈。

在你的作品中,「影子」是值得仔細探討的特點之一。影子在你的作品中代表什麼?它是否反映了你自己某些部分?
我認為只是因為很多啟發我最多的藝術家,都在他們藝術總集書本中使用了重重的陰影。在深重的陰影中,我看到一幅簡單的畫作被賦予如此多的動感和情感。我曾一直使用碎形形狀(Fractal Shape)的工作手法,人們喜歡它,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只是覺得,好吧,我還能這樣做多少次。持續使用那種風格讓我覺得不真誠。我偶爾還是會使用那種技巧,但會比較隱晦。繪畫、素描,以及從我所看到的事物中捕捉情感讓我比較快樂,它感覺像是運用陰影來雕塑,在這裡加一點,在那裡加一點,關於平衡、細節和質感,以及動態。這不像是我的終點,而只是目前的狀態。

“Yellow Kiss” by Nick Dahlen
“Purple Kiss” by Nick Dahlen

創作可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並連接到更高境界的很棒的方式,但我們也需要將自己與現實世界,也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作為一名藝術家,你如何維持這種平衡?
有時候這真的有點困難,因為很多時候我可能會完全沉浸在那個世界中,很難跳脫出來。比如當我處於一個更受啟發的狀態中時,我只想一直工作直到完成某件事,這可能會影響到我做其他事情或社交活動的時間。有一個穩固的伴侶確實能幫助我保持腳踏實地。這是一個結束一天工作的好理由。但我認為仍然需要允許自己有長時間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時候通常會產生很好的作品(或者是壞的,哈哈)。

說真的,就盡量保持健康,盡可能地運動,努力吃得健康。不管對你來說這意味著什麼。每天都抽出一些時間來進行某種活動總是一個很好的休息方式。

你通常如何度過一天?在創作時有什麼習慣或怪癖嗎?
這完全取決於我是否有一些委託的插圖或繪畫項目正在進行中。但我通常早上醒來會做咖啡和果汁,然後坐在我的餐廳桌子旁。我會聆聽音樂並嘗試畫畫,有時候會有靈感,有時候沒有。我會查看手機上我前幾天拍攝的照片,這些都是某些足夠啟發我的事物。之後,我通常不是去我的工作室繪畫,就是在家裡嘗試作畫。在工作室裡,我會大聲放音樂。我會騎著自行車四處逛逛,也許在某處戶外停下來,在街上畫畫。我會去滑板,我不是待在工作室到很晚,就是和女朋友一起做晚餐。

“Watering” by Nick Dahlen
“Dice” by Nick Dahlen

在藝術家或任何創意領域中,有哪些是最能激發你創作靈感的?
嗯,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會稍有不同,但讓我試著列出一個簡短的名單:

法國藝術家/導演Fernand Léger、美國畫家Phillip Guston、美國畫家Jacob Lawrence、美國藝術家Kathe Kollwitz、印第安人藝術家R.C. Gorman、西班牙藝術家Joan Miró、比利時藝術家Jean-Michel Folon、巴西畫家Tarsila Amaral、德國藝術家/詩人Max Ernst、墨西哥畫家Diego Rivera、法國藝術家/詩人Jean Arp、墨西哥藝術家José Clemente Orozco、美國畫家Arshile Gorky。

我目前最喜歡的藝術家,能想到的是:Clayton Schiff。或是看到洛杉磯工作室seriopress製作出令人驚嘆的絲網印刷版畫。

請與我們分享你最近喜歡的電影/書籍/名言。
我不會騙你,我閱讀時常遇到困難,但我仍然努力這麼做。我最近讀的一本書是名為《Time》,嘻哈製作人J Dilla的傳記。我之前讀的一本書是有關Phillip Guston談論後現代世界中的藝術的書。

看起來我似乎喜歡有關啟發我的藝術家的書籍,哈哈。

“Backward Hug” by Nick Dahlen
“Red Ripe Strawberry” by Nick Dahlen

我們本期的主題是「FLUIDITY」(流動性),當你想到流動性時,首先會想到什麼?
也許就是在所有情況和場景中都能夠在精神上、身體上和情感上進行適應。

你希望如何被記得?
啊,這真是一個難題。真的只是希望被認為是我自己。這是每個人都希望被看到的,對吧。

 


關於作者

Clyde Liu。PPAPER 主編。
正宗90文化養大的金牛男。擁抱帶有壞品味的美感與文化。相信科幻片與愛情片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而宇宙是我們最後的歸依。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info@ppaper.net

最新消息

FASHION

150位工匠,1個香奈兒,獻給藝術與自由的殿堂:CHANEL 2024/25秋冬高級訂製系列

專訪|RESTAURANT & CREATIVITY

台北的經典,世界的台北 ——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15週年

專訪|DESIGN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工藝需要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專訪|ART

首爾 ART OnO 藝博會創辦人魯宰明 JaeMyung Noh:以藝術和文化款待世界

ART & DESIGN

人生,走自己的路:2024 松山文創學園祭《吾所_Way》

專訪|ART

台灣藝術家卓卉芹:藝術永恆的愛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