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大師篠山紀信
我的照片是時代的映照鏡

「我的照片是時代的映照鏡。」

—— 篠山紀信 Kishin Shinoyama

1940年出生於東京,四歲時父親死於戰爭,由母親撫養長大的篠山紀信,大學進入日本藝術大學藝術學部攝影系,並同時就讀東京綜合攝影專門學校。在學期間,篠山紀信獲得廣告攝影家協會APA獎,並進入廣告公司LIGHT PUBLICITY工作,也在《相機每日》與《朝日相機》等雜誌發表裸體作品。1966年,26歲的篠山紀信以最年輕參展者之姿入選東京國立現代美術館所舉辦的「現代攝影的十人」展。1968年,篠山紀信離開LIGHT PUBLICITY成為自由攝影師,從此便以捕捉時代的精神與能量為己任。

獨立後,篠山紀信發表攝影集《篠山紀信和28個女人》,他成為大咖女星雜誌封面照的指定合作對象,更在70年代初期開始受到獎項肯定,包括日本攝影協會年度獎、講談社出版文化獎與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等,並受邀自阿姆斯特丹舉辦首個海外個展、作為日中友好攝影訪華團一員參訪中國,以及獲邀參加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等等。1975年,篠山紀信近一步探索攝影本質,開始在雜誌《GORO》發表〈激寫系列〉,專注於人體肌理的裸體攝影。篠山紀信出版熱賣攝影集《大激寫.135個女人》後,便註冊「激寫」商標,使得「激寫」一詞成為日本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此時期,篠山紀信也與另一位日本攝影大師中平卓馬合作撰寫專欄,將對攝影本質的詰問與反思,共同出版為日本二戰後最重要的攝影史書籍的《決鬥寫真論》。1976年,篠山紀信以個展「家」代表日本國家館參加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

「因為每個時代總會湧現出一些有趣的人物,所以要巧妙地接近,並在最適切的時機拍攝,這就是所謂的『最佳時機的拍攝』。」作為日本當代攝影先鋒的篠山紀信,捕捉名人、尋常人、社會百態、受難者群像以及人體肌理,透過遊走於真實與超現實之間,「虛」與「實」的視覺呈現,除此之外,他也投身日本相撲、野球、刺青、歌舞伎等象徵日本社會文化的攝影題材,「在那個像是謊言的1980年代,唯一能夠對抗的是操縱謊言的技術。」篠山紀信如此說道。1980年,John Lennon遇刺前三個月,篠山紀信替John Lennon與小野洋子拍攝新專輯《Double Fantasy》封面,為兩人的居家生活留下珍貴而充滿愛的紀錄。

80年代,讓篠山紀信封神的形式開始爆發:女體寫真。1980年,以一線女星寫真為主軸,旨在「如同欣賞音樂、電影般欣賞攝影」的雜誌《寫樂》創刊,其核心攝影家便是篠山紀信。1981年,篠山紀信拍攝女星樋口可南子的性感寫真《贅沢な時間》出版,摸索並定義「寫真」的他在當時衝擊了日本社會,甚至影響了歐美看待女體攝影的觀點,他更與另一攝影師沢渡朔創設「全日本恥毛露出聯盟」來挑戰社會對於裸體寫真的禁忌與尺度。1991年,樋口可南子比上一本更大膽也更自在,藝術性更高的黑白寫真《Water Fruit:不測の事態》出版,正式標記日本露毛寫真集合法的時代。不過,篠山紀信本人其實非常痛恨露毛寫真這樣的說法。同年,篠山紀信再替17歲的宮澤理惠拍攝性感寫真經典《Santa Fe》,當年狂賣155萬本,從此確立篠山紀信的大師地位與以及爭議性,一路到2000年代,他替一眾昭和美人與帥哥拍攝寫真,可以說是日本寫真集第一人。

《新‧晴れた日》

在當代許多日本攝影大師中,篠山紀信是少數能夠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的代表,他更以反映當下社會為創作核心,他捕捉的是日本人的時代精神,而不只是一本又一本性感或過激的寫真,這才是他作為大師的真正價值。「照片是紀錄生命消逝的時刻。無論風的日子、還是雨的日子,我拍攝的照片總是在晴朗的日子。」2021年,篠山紀信於東京都攝影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覽「新‧晴れた日」,展示了篠山紀信60年間的生涯作品,並配合展覽出版新書《新‧晴れた日》,他曾說「只要能夠與時代同步,我就會繼續拍攝照片。」

2024年1月4日,篠山紀信於東京病逝,享壽83歲。他將成為當代日本精神的一部分,永遠存活在影像之中。

 


關於作者

Clyde Liu。PPAPER 主編。
正宗90文化養大的金牛男。擁抱帶有壞品味的美感與文化。相信科幻片與愛情片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而宇宙是我們最後的歸依。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info@ppaper.net

最新消息

專訪|RESTAURANT & CREATIVITY

台北的經典,世界的台北 ——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15週年

專訪|DESIGN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工藝需要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專訪|ART

首爾 ART OnO 藝博會創辦人魯宰明 JaeMyung Noh:以藝術和文化款待世界

ART & DESIGN

人生,走自己的路:2024 松山文創學園祭《吾所_Way》

專訪|ART

台灣藝術家卓卉芹:藝術永恆的愛

ART & CULTURE

《暮匠》策劃團隊「雙十公園 OCT10BER」:深入龍舟工法的蝴蝶效應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