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仿生藝術

倫敦V&A博物館中庭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

 

三億多年前蜻蜓出現在地球上,石炭紀時期,因氣候與環境的演變,巨脈蜻蜓在昆蟲界稱霸了5,000年;海豚從陸地的哺乳類,在調適環境的過程中,演變為海洋哺乳類,其獨特的聲納定位系統,被人類仿效運用成為科技;鞘翅目的甲蟲,目前全球已知現存的約35萬種,除海洋和極地外,任何環境都可以發現甲蟲。地球上許多生物存在的時間都遠超過人類,牠們面對好幾次冰河時期、環境變遷,甚至大滅絕,各自演化出存活的本領。面對暖化效應、人口與垃圾爆炸的數位化未來,人類準備好進化了嗎?

 

倫敦V&A博物館中庭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

 

倫敦V&A博物館中庭所展出的「Engineering Season: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展現了高科技、創新材質與仿生建築完美結合的創作。由德國斯徒加特大學建築系教授Achim Menges主導策展,並與德國仿生設計新銳建築師Moritz Dörstelmann、結構工程師Jan Kaippers、氣候工程師Thomas Auer共同研究合作,完成這件以甲蟲鞘翅為仿生概念結構的裝置藝術。

 

德國斯徒加特大學2013 – 2014「ICD/ITKE建築研究館」以蜘蛛孵化為慨念

 

畢業於倫敦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英國建築聯盟學院,簡稱AA)的建築師Achim Menges,主導斯徒加特大學建築研究所,在創新材質與仿生結構的研究上累積了豐富的數據和經驗。多年來主持電算設計學院(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Desige, 簡稱ICD),和建築結構設計學院(Institute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Structural Desige, 簡稱ITKE)共同研究創作的實驗建築項目,每年都為斯圖加特大學校園,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由工程機器人進行主體組建

 

從甲蟲鞘翅為靈感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主體結構由40個獨特的六邊形組成,工程機器人以創新研發的透明玻璃纖維,與黑色碳纖維材質交錯織構。一個接一個的六邊形頂棚,每200平方公尺,只需要一根漏斗形柱支撐,由科技樹脂包覆創新輕盈的纖維,一根支柱的重量只有45公斤。

 

每根乘載「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的漏斗柱體只有45公斤

 

以透明玻璃纖維和黑色碳纖維織構的獨特六角形是組成「Elytra Filament Pavilion」的基本構造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的細節

 

Achim Menges很興奮地表示:「這是一個活生生的研究項目,我們找到一種振奮人心的材料,獨特的纖維增強塑料,塗布於超輕感玻璃纖維與碳纖維材質後,讓纖維變得非常堅固,可以用來當作建築材料,加上數位化的工程機器人,建築進入新的產業革命時代。」這件建築裝置藝術,不僅堅固,同時保有薄膜般的透光性與輕盈,將所有結構數據轉化由工程機器人施工,更大幅縮減施工的時間。建築師Achim Menges主導的創作,從創新材質與科技,結合仿生自然的智慧與概念,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下,提供當代建築一個高行動力、節能又省時的創新方向。

 

(圖說:倫敦V&A博物館中庭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

 

倫敦V&A博物館中庭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

 

倫敦V&A博物館中庭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藝術

 

 

 

「Engineering Season: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展覽資訊

倫敦V&A博物館中庭

2016年5月18日至11月6日

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2RL, London

 

前往V&A博物館瀏覽「Engineering Season: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裝置展

 

 

 

 

延伸瀏覽

SEBASTIAN ERRAZURIZ 與PPAPER談設計與藝術

英國皇室御用的工業設計師大展 走進Heatherwick Studio的世界

都市更新也翻玩復古潮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info@ppaper.net

最新消息

FASHION

150位工匠,1個香奈兒,獻給藝術與自由的殿堂:CHANEL 2024/25秋冬高級訂製系列

專訪|RESTAURANT & CREATIVITY

台北的經典,世界的台北 ——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15週年

專訪|DESIGN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工藝需要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專訪|ART

首爾 ART OnO 藝博會創辦人魯宰明 JaeMyung Noh:以藝術和文化款待世界

ART & DESIGN

人生,走自己的路:2024 松山文創學園祭《吾所_Way》

專訪|ART

台灣藝術家卓卉芹:藝術永恆的愛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