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位插畫家 讓你的手機桌布很有裡子!

©Rafael Varona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手機要殼裝。現代人不離身的手機,就是身體的一部分,就像你懂得打點自己,為手機穿上好的外衣,也要打理好內在,有了外在也不能丟了裡子。
 
今天與你介紹五位風格插畫家,自然系、都會感、日系實驗感、一點古怪與優雅、一點神經質,讓插畫家的異想填充桌布相本,隨著衣著、心情替換,再也不怕在捷運上被多看一眼,畢竟換上它們你是那麼地有自信。
 

 
©Rafael Varona
 
 
RAFAEL VARONA
如果世界不過是個小瓶子
 
世界觀不是國際觀,世界觀代表的是個人對廣泛世界的獨特認知,要講得複雜,可以牽涉到民族、文化、哲學、知識、政治、經濟、宗教、科學甚至道德,但是,也可以很粗淺地解釋為:你所體認的這個世界。對Rafael Varona而言,世界可能是一個個小容器,明明不合理,卻總是裝載了不可能的事物。
 
 
 
©Rafael Varona
 
 
在柏林藝術大學主修視覺傳達,Rafael Varona的畢業創作聚焦在裝飾迷宮(Ornamental Labyrinths),這個不算大眾的選擇或許隱約透露出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充滿細節與哲學性的思考。略帶些存在主義的痕跡並不代表Rafael Varona晦澀難懂,相反的,無論在筆觸、動作、用色和切入角度上,他的作品都有著高級而都會的幽默感。以他近期的重點創作「Impossible Bottles」來說,世界回歸本質,只是一個裝載的容器,容器有大小、有邊界,裝載進去的生命如何與極限共存,如何在其中探索與迷失,講起來又是很玄的東西,但是透過了Rafael Varona的GIF動態插畫,我們很自然就開始對號入座日常生活裡的情境,然後,也許就只是輕淺地會心笑笑就過去了。
 
 
 
©Rafael Varona
 
 
所以,邏輯並不適用在Rafael Varona身上,那些奇思異想如果被邏輯歸化了,就虎頭蛇尾了。畢竟,如果我們其實都只是生活在一只小瓶子裡,長篇大論些什麼都顯得荒誕,不如一笑置之─這也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Jon Burgerman
 
JON BURGERMAN
在繚亂中得到最好的養分
 
英國藝術家,沙拉狂人,這兩個Jon Burgerman最顯著的身份標籤,來自他最喜愛的食物與使命,因此是的,「Burgerman」這個略帶卡通感的姓氏是他無從選擇的本名,以鬆動、輕微脫序的方式進入Jon Burgerman繽紛繚亂的世界,似乎是最好的方式。
 
 
©Jon Burgerman
 
身為當代藝術界寵兒,最新一波崛起的年輕藝術家中廣受推崇的塗鴉漫畫家,他的作品不僅攻佔各地畫廊、電影院、兒童臥房、手機螢幕,更應軟體廠商Tagtool之邀,在柏林活動現場以iPad繪製動畫,結合聲光投影效果,呈現別開生面的跨媒介整合演出。更多來自全世界的主動邀約,請Jon Burgerman到店家櫥窗、門口,甚至飯店的牆上進行創作。
 
 
Jon Burgerman X Nike, ©Jon Burgerman
 
英國出生,2001年英國諾丁罕倫特大學畢業,主修Fine Art,從素描、顏料繪畫等基礎訓練,一路玩到動畫、大型壁畫、T-shirt設計、玩具設計,豐沛的創作力讓他成為一位成功的跨媒材創作者。2010年,為了挑戰環境轉換視野,從諾丁罕搬到紐約,「當然也為了更多好吃的食物」,今年38歲Jon Burgerman雖身處五光十色的紐約城,確保有英式幽默的自我批判,以及滿溢作品中的現代焦慮感。Jon Burgerman的哲學觀裡,創作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創作當中,我們的溜混得到安慰」,無中生有的創作固然重要,然而過程中所進行的「遊戲」更重要,就像閱讀、烹飪、思考或是運動,好玩,是最關鍵的元素與調味料,更重要的是,真心地開懷擁抱創作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意外」。
 
 
©Jon Burgerman
 
 
從平面繪畫延伸到數位領域,不論跨產業或作品,都算是多產,多角化經營網站有聲有色,推出官方周邊商品如咖啡杯盤組、馬克杯、海報等等,儼然年輕企業化經營,活躍在曼哈頓藝術聚落East Village的一日POP-UP商店,到Apple Store Talk中演講,也曾經推出Nike X Jon Burgerman聯名鞋款。作品曾與Banksy、Damien Hirst以及Vivienne Westwood一同展出,在倫敦V&A、Science Museum都列為永久館藏,同時還有自己的樂團Anxieteam不定期演出。童趣與成人邊界的異想世界,在於Jon Burgerman魔力般的線條、天馬行空的個樣形色體態,在色彩活潑到近似過動兒的挑釁中,我們彷彿感到一陣萬花筒般的撩亂與快樂。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Monika Petersen
 
MONIKA PETERSEN
古怪是最新的優雅
 
 
Monika Petersen,插畫家、版畫家、油氈刻印家,這個丹麥女生從在英國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S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時期就愛上了一頭栽進小小版畫室裡的那種忘我的時光,即使畢業了,也一直保持著那種專注而單一的工作模式。
 
 
©Monika Petersen
 
 
骨子裡她有北歐人的簡單樸實,她喜歡散步,沿路撿些樹果、枝葉,那些日常裡看似平凡的事物,是她的靈感。創作,從靈感、動手到成為一個畫面、一個形體、一個也許都難以名狀的什麼,最讓人好奇、驚嘆、心動難忍的,就是這個從被啟發到產出的過程,有時候我們看得出來那些影響的痕跡,有時候那些全然的質變更令人印象深刻。 
 
 
 
©Monika Petersen
 
 
Monika Petersen提到自己喜歡好萊塢的經典類型黑色電影(Film Noir),但是究竟這些低光源的偵探片如何轉化為她那些細膩、繁複卻又寧靜的版畫、刻印,真是使人神往的一個謎。Monika Petersen作品裡另一個饒富禪意的特質,就是用複雜的手法去表現單純的主題。在乍看的表面之下,有多少內裡是被我們忽視的?Monika的作品不刻意、不用力地讓我們想起了這樣的事情,她形容自己的作品裡有隱喻、有離奇扭曲的幽默—我們再一次看見了幽默這個關鍵,在人類的世界裡,幽默,是讓一切如新,卻又能恆常優雅的關鍵吧。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Hirano Toshiyuki
 
HIRANO TOSHIYUKI
拂過心頭的是一陣彩色的微風
 
 
身在設計產業,雖然大多時候我們喜歡黑白分明、線條簡約的東西,不過事實是,我們也深深為色彩著迷。不是那種俗豔誇張的顏色,那不耐看,飽和溫暖、自然地彷彿一禎照片的才能令視覺買單。
 
 
©Hirano Toshiyuki
 
 
對於插畫,我們的眼睛與內心也是這樣選擇的。HIRANO TOSHIYUKI的插畫便傳達了這種溫暖,親切又熟悉,就像生活中的一張照片,但又絕非攝影鏡頭能夠全然模擬。你看得見插畫裡頭的筆觸,像是蠟筆的痕跡,又好像帶點粉彩暈染,這比直接拿起相機複製眼前的景象有趣得多了。
 
 
 
©Hirano Toshiyuki
 
 
1984年生於日本廣島,HIRANO TOSHIYUKI畢業於大阪設計師專門學校,主修插畫,現在是自由插畫家,作品常見於書籍、廣告、雜誌與網頁。在學校修習插畫的時光,被他形容為最珍貴的一段歲月,沈浸在專業的環境下盡情創作與學習,不斷思考並且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實驗。HIRANO TOSHIYUKI非常注重作品裡的平衡性,一張插畫不必達到完美,卻必須呈現出最佳的氣氛,就如他常常會用攝影或相片來作為基礎靈感,接著便開始為作品添加不同的元素,讓一幅畫達到新的平衡。
 
 
©Hirano Toshiyuki
 
 
「實驗」,可說是HIRANO TOSHIYUKI創作時很重要的精神,當問到什麼是他的創作哲學?他說:「我很享受每次繪畫的過程,就像在實驗一般,而我的風格也會隨著時間與狀態慢慢改變」,過去他喜歡厚重的畫法,現在他則試著讓筆觸更有活力,或許這就是一次次實驗所帶來的改變。此外,HIRANO TOSHIYUKI也深信,一幅好的畫作必須具備一股清風般的魔力,才能感動人心,「你看到一幅好畫,如果它夠好,你見到它時就能感覺有一陣風吹拂進你的心中,微微撼動你的心靈與感知。當然,我期望自己也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Vikki Chu
 
VIKKI CHU
不是兒時也要記趣 
 
 
生於Massachusetts州台灣家庭的Vikki Chu自小在美國東岸各地遊歷,大學時期主修圖文傳播藝術,目前以插畫家身份在紐約定居的她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任何設限。童年時期喜歡跟哥哥一起畫恐龍,對地理學有濃厚興趣,Vikki Chu喜歡觀察身邊的人事物與自然現象,花卉飛禽走獸以及自然界隨機產生的圖形花紋都是她創作的靈感來源。
 
 
©Vikki Chu
 
 
對Vikki Chu來說,創作的樂趣在於享受創作的過程,從提筆開始,結果永遠是個謎,無論是把畫面擠得滿滿,或是留下充滿想像空間具有輪廓的白,一切就像探險般自在有趣。在她童趣版的清明上河圖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裡面的角色就像玩具般散落,物件之間不需要嚴謹的大小比例,故事一旦開始也不確定何時會結束,創作可以是十五分鐘的短暫戀曲,也可以是數星期的長期抗戰。
 
 
©Vikki Chu
 
 
融合西方插畫的詼諧以及東方水墨畫的意境,Vikki Chu將人味、自然味與生命力當作種子揮灑畫布之中,隨意地灌溉任由它們自行發芽交錯而樂見其成。在觀看她作品時心中油然而生的舒適體驗之中,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無憂無慮地沈醉在天馬行空的自然樂園。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 套用看看 ↓
 
 

 
 
延伸瀏覽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info@ppaper.net

最新消息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吐司專門店 Pillo 進駐大稻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清酒正流行

LIFE & TRAVEL

12星座要多固執?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