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Ocean Voyages Institute
海洋是蘊孕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賴以維生的支柱,從漁獲打撈到石油開採與交通航行,我們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海。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每年生產3億噸的塑料,其中有500至1,300萬噸難以分解的塑膠碎屑最終會流向大海,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輛載滿塑膠垃圾的卡車駛入海中。
到了2050年,大海中的塑膠重量將會超過魚類的總重,地球生命之源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廢棄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一群熱愛海洋的水手、教育家與環境保育者,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非營利組織 Ocean Voyages Institute (OVI),多年來致力於大型海洋清理行動並透過各式講座與培訓計畫,積極宣導海洋塑膠垃圾問題的意識。

主要目標是清除重達數噸的廢棄尼龍漁網。
2009年,OVI 展開一項名為 “Kaisei” 的海洋清理計畫,Kaisei 是日文「更訂修正」之意, 象徵 OVI 改善海洋塑膠污染的決心。2019年6月,OVI 在北太平洋環流 (North Pacific Gyre) 海域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洋清理工作,主要目標是清除重達數噸的廢棄尼龍漁網。
OVI 僅用了25天的時間就收集將近40公噸的廢棄塑膠,除了藉由衛星系統定位漁網密集漂浮的區域之外,驚人的執行成果得歸功於外形酷似保齡球的追蹤設備,這些球型感應裝置一旦被啟動,就會即時回傳訊號給至 OVI 的數據中心,協助鎖定「漏網之網」。
在廢棄塑膠已經遍及偏遠海洋生態系統的今日,OVI 的 Kaisei 海洋清理計畫只是搶救海洋的第一步。我們都是大海的子民,海洋的健康攸關人類的存亡,唯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塑料減量,承擔起對環境與海洋生態保護的責任,才有機會改寫海洋環境浩劫的結局。■

by Ocean Voyages Institute
All Photos © OCEAN VOYAGES INSTITUTE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隨友人指引服用泥煤威士忌,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