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專欄|是極簡還是極少

 

Less is More. 這是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最廣泛被引用的描述。

大部份的現代人都多少參與過極簡的風格洗禮:或是看過藝術家的作品,一個藍色大方塊(Yves Klein)、黑色大方塊(Kazimir Malevich);或是買過設計師的家具,一張線條簡單的IKEA 椅子;或是穿過饒富極簡意味的服裝,無印良品的襯衫就是,UNIQLO 的羽絨衣也是;就算都沒有擁有過這些體驗,你仍是很有機會使用iPhone ,那是個極簡主義影響科技產物設計的代表作品。

 

 

極簡主義被運用在空間的設計,表現在建築領域中,有很多傑出著名的作品,日本,北歐,到處都可以看見簡約線條下營造出的氛圍,大師的名字也是足足可以出好多本雜誌專題來介紹。極簡主義被運用到音樂、文學,也影響了許多音樂家與作家的創作風格,形成了更加落地並且不艱澀的文化。極簡主義被運用到服裝設計上,更是百花齊放,成為新時代設計的代表。當這些名字或是流派變成了品牌,再透過消費產物發揚光大,這些背後有著強大影響力的思維概念,被每個個人透過風格直接展現,彼此互動對話,就在這些消費過程裡,Less but Better 引領大家走入了更美好的生活。

 

 

這個更美好的生活其實就是被簡化的生活,更便利,更便宜,更省時省力。原本更簡便的生活原則,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空出更多的時間空間,從事高層次的心智活動,讓身為一個人,可以更被提升。當我們外在的物件環境都被簡化,內在應該就可以更進步。所有的發明,包括思想,哲學,都應該是為了讓人類這個種族更進步。

 

 

可是我覺得實際上並沒有。這個年代的簡約不在生活的層次,而是生活的形態,單一的生活模式讓我們走向了大量製造,大量製造的不僅僅是物件商品建築資訊,更是人類本身的同質化。我們被區分成簡單的​​兩個層次,有錢人和窮人,雖然貧富差距這麼大形成了可怕的社會問題,我們的心靈同樣枯竭,腦袋也同樣簡單,生活的目標也相同,就是為了賺錢或是省錢,並且不間斷地玩著手機。

 

 

當簡約的風格變成了心靈的貧乏,這個世代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亞洲人追逐歐洲品牌的同時,要學習擁有的,應該是那份思維,而不是那個表象,如果我們怎麼也不能夠了解這個道理,我們永遠也做不出自己的品牌。 ■

 

 

photography by Andria Darius Pancrazi

 

廣告編號:0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PPAPER WEEKENDS|9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台北徠卡鍾靈 Zhong Lin 攝影特展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吐司專門店 Pillo 進駐大稻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清酒正流行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