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就能看!
LOEWE工藝獎
編輯精選值得關注的作品

LOEWE CRAFT PRIZE 2021
線上展覽

很多人並不知道,西班牙皮件與時尚品牌LOEWE的背後,其實擁有一個體制相當完整的私人文化基金會LOEWE FOUNDATION,這個成立自1988年的機構目前由LOEWE品牌創辦人家族後代主理,並持續在品牌幕後低調地推廣工藝、攝影、設計、詩歌以及舞蹈等文化傳統,以延續LOEWE自1846年以工藝合作社起家的原始精神。

2016年,在LOEWE品牌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與LOEWE FOUNDATION羅威基金會的攜手下,為回應LOEWE成立之初的歷史脈絡而生的「LOEWE CRAFT PRIZE羅威工藝獎」首次舉辦,當時《PPAPER》非常榮幸地親臨西班牙馬德里參與這項盛事,並且與Jonathan Anderson和當屆的獲獎者進行了一次精彩的訪談,我們深受Jonathan Anderson在如今一切講求快速的時代下,仍然肯定工藝價值的精神所感動。時隔多年,LOEWE工藝獎不但成為全世界工藝家們為之嚮往的全球性年度大獎,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默默為人類文明繼續耕耘的工藝家們也終於擁有一個指標性的平台得以發聲。

 

 

2021年5月底,第四屆LOEWE工藝獎將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舉行頒獎與決選展覽,今年也將是LOEWE工藝獎首次以線上的方式展出。在疫情肆虐之下,我們雖然無法親自到訪現場,但是透過數位展覽的方式,以往只在特定城市舉行的LOEWE工藝獎也將成為全世界所有喜愛工藝的人們都可以共襄盛舉的活動。

此次工藝獎從來自全世界共2,920件作品中,挑選出30件決選作品,候選人來自18個國家,是LOEWE工藝獎自2016年創立以來入圍名單最國際化的一次,30位候選人也分別來自不同世代,足以說明LOEWE工藝獎的影響力與逐漸完整的多元性。跨越年齡、國籍與種族的藩籬,工藝是人類擁有文明以來共同的語言。

 

 

 A Little Space to Live
by Afsaneh Modiramani, 伊朗
​​​​​​材質:棉、羊毛、絲
 Like water uphill (from Crucible series)
by Anthony Marsh, 美國
​​​​​​材質:陶瓷
Desértico II
by David Corvalán, 智利
​​​​​​材質:銅線、環氧樹酯
Black Twill Collection
by Tobias Møhl, 丹麥
​​​​​​材質:玻璃、木材

 

本次評審團由2019年工藝獎得主,來自日本的漆器工藝家Genta Ishizuka、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總監Olivier Gabet、東京日本民藝館館長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韓國文化遺產基金會理事長金紅男Hongnam Kim、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國建築師王澍以及Jonathan Anderson在內共12位專業評審組成。

在得主名單正式公佈之前,《PPAPER》挑選出了5件編輯團隊私心最喜愛的作品,它們分別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工藝家之手,使用不同媒材與技法創作。在7月,我們也將公開與此次工藝獎得主的獨家訪談,敬請期待。■

 

LOEWE工藝獎:線上展覽
craftprize2021.loewe.com

 


 

 

THE LABYRINTH OF PASSIONS
by Joël Andrianomearisoa, 馬達加斯加
2016, 2800×120×2600 mm, 
絹紙

在明智未開的1895年,愛爾蘭文學巨擘Oscar Wilde王爾德因為與摯愛Bosie之間的戀情被宣判入獄,在獄中王爾德寫下他創作生涯最後的作品《雷丁監獄之歌》以及《深淵書簡》,其後者便是王爾德寫給Bosie的最後一篇長信,長達5萬字的信文講述了王爾德在獄中的生活以及對摯愛複雜糾纏的情感,即便身在深淵裡,王爾德依舊不放棄用文學為自己優雅地辯駁。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藝術家Joël Andrianomearisoa以王爾德《深淵書簡》裡,充斥作者內心矛盾糾結的情緒為靈感,花費極大的心思將無數黑色絹紙拼貼成巨大的牆面雕塑裝置,紊亂中井然有序的紋理,以及黑暗如深淵的黑色中仍然隨著書頁的翻動反射光線,Joël Andrianomearisoa用這件作品書寫王爾德在字裡行間透露的心理狀態。

 


 

 

Chōtō: Listening to the Waves
by Takayuki Sakiyama, 日本
2019, 540×540×540 mm, 
粗陶器

居住在日本靜岡縣近海地帶的陶器藝術家崎山隆之Takayuki Sakiyama一直將大海視為靈感繆思,以素面陶器的粗糙質地刻劃出彷彿海流作用在砂礫上的印記,如潮水波濤般的線條構成整件如同雕塑般厚重的陶罐,陶器燒結了海水渦旋的瞬間,視線不停地隨著自然的線條陷入永不止息的循環中。1958年出生的崎山隆之,曾經於大阪藝術大學修讀陶藝。他的作品被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兵庫陶藝美術館、蘇格蘭國家畫廊以及費城藝術博物館收藏。
 


 

 

UNTITLED
by Marc Ricourt, 法國
2019,  尺寸不一,
大致尺寸340×340×400 mm, 
木材、漆飾

對原始物件有著特殊情懷的法國木器藝術家Marc Ricourt以人類史前文明的基礎——器皿,作為主要創作媒介,像是呼應史前人類的生活天性,Marc Ricourt選用的木材皆是來自居住地法國沃索萊Vaux-Saules。透過純淨無瑕的漆飾色彩以及像是花莢或球莖般的形體雕塑,Marc Ricourt希望建立起當代與遠古文明之間的聯繫,遙想穿越時空的對話。Marc Ricourt出生於1963年,最初學習木工技術,隨後到法國第戎l’Ecole de Beaux Art修讀的期間無師自通車床木工技術,開始了創作生涯。
 


 

 

RECEPTOR OF LIGHT IX
by Jessica Loughlin, 澳洲
2018, 62×645×446 mm, 
玻璃

來自墨爾本的藝術家Jessica Loughlin擅長運用玻璃多變的光影質地,以印象派的方式描繪澳洲豐富的自然地景樣貌,空曠的沙漠與鹽湖在Jessica Loughlin眼中如海市蜃樓般散發著朦朧的光暈。Jessica Loughlin用創作捕捉光線,她將窯燒的透明與半透明玻璃板材結合,玻璃內的分子把冷暖色分隔,創作出會隨著光線與觀賞角度不同而變幻的奇異光學雕塑,呼應自然景觀的距離與光影在人們眼中產生的奇妙連結。
 


 

 

FENCE
by Bodil Manz, 丹麥
2019, 尺寸不一
最大尺寸230×230×180 mm, 
瓷器

1943年出生丹麥哥本哈根的陶瓷藝術家Bodil Manz,早年在丹麥工藝美術學校(現為哥本哈根藝術學院)與加州柏克萊大學深造,1967年與同為陶藝家的丈夫Richard Manz開設工作室。Bodil Manz從事瓷器創作超過40年,時間堆疊出Bodil Manz高超的工藝技術,她長年以薄如紙片的圓柱體藝術瓷器著稱,極薄的陶瓷胚體使燒製後的作品呈現近乎半透明的狀態,容器內層與外層繪製的釉彩如圍籬般相互透著光影,讓人難以參透其為堅硬瓷器的事實。■

 

 

LOEWE工藝獎:線上展覽
craftprize2021.loewe.com

  


關於作者

Jesper Shen。PPAPER FASHION 主編。
90後。射手座。上升處女。自帶矛盾體質。尷尬癌末期。ACG。重度咖啡因。無糖不加奶。理性飲酒。古典樂&抒情電音。喜歡秋天的景色冬天的溫度。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PPAPER WEEKENDS|9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台北徠卡鍾靈 Zhong Lin 攝影特展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吐司專門店 Pillo 進駐大稻埕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清酒正流行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