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植物與大地的肌理
花蓮特展「在呼吸 in spire」
新銳藝術家 張育豪

四立的群山與延綿的太平洋海岸線賦予花蓮最豐沛的自然資產,花蓮的現稱來自洄瀾的諧音轉譯,原意指的便是東部沿岸波瀾迂迴的自然景色,在這處台灣本島難得的一片淨土上,有著歷史最長遠也最多元的原住民族,阿美族語、太魯閣族語、布農族語、排灣族語都有各自對花蓮的稱呼,而台灣官方認定的原住民16族當中居住在花蓮的就有6族,包括人口數最多的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及賽德克族。花蓮可以說是記錄著台灣最原生在地文化的土地。

今年,創意工作室Studio Shikai為花蓮石雕藝術博物館策劃展覽「在呼吸 in spire」,透過生長在花蓮土地上的「植物」為起點,深入對花蓮這片土地有著最深刻理解的原民部落,透過藝術將原民前輩的智慧帶回都市人的意識,希望重新牽起都市人與自然之間親密的連結。拆解靈性的啟發(inspire),結合「in(進入)」以及拉丁文字根「spire(呼吸)」試著提出探詢:人如何透過植物,找到與自然再次連結的可能?策展團隊花費數月的時間,跟隨八位花蓮在地靈感領袖深入傳統部落文化,將展覽分為四大展區主題「行跡、彎身、採食、呼吸」,背後分別代表著原住民族的「狩獵、工藝、飲食、信仰」文化。

 

現場提供設計感十足的收納信封以「採集」植物,收藏各區植物介紹扉頁,成為觀展後能夠帶回家的花蓮靈感冊

 

第一展區「行跡」希望觀者以動植物的姿態入山,入山儀式以紅外線感應觸發風之歌,配合高山森林基地共同創辦人馬中原導讀,並與藝術家賴怡璋的創作互相搭配,豐富觀者的聽覺與視覺。第二展區「彎身」以竹材為主架構,大幅底片感攝影作品呈現植物風景,並展示植物彎身成為材料的階段樣貌,此展區邀集五位花蓮在地工藝師共同合作語音導覽,透過不同經驗講述相異主題,讓故事更立體。第三展區「採食」探索身體需求,由藝術家張育豪攝影,使觀者蹲身觀看攝影燈箱細節,在果實、莖葉、筍心中感受身體與野菜相互渴求的奧秘。

 

展場以四百多根白布桶呈現樹林靈魂的莊靜感

第一展區:行跡
展出藝術家 賴怡璋的創作

 

 

 賴怡璋創作
 

第二展區:彎身
現場植材可互動體驗

 

隨著前三展區的引導,第四展區「呼吸」透過燈光忽明忽暗,用呼吸與植物對話,藝術家Kris Kang以暗與光的強烈對比色彩,體現植物神聖、強大的能量,語音導覽員則邀請被稱作「從學者到祭師」的巴奈.母路獻聲。四大展區各具姿態、內斂渾厚的策展方式,透過植物把身心召回自然。

 

第三展區:採食
展出藝術家 張育豪 的創作
第四展區:呼吸
展出藝術家 Kris Kang 的創作

在實地前往花蓮參與展覽開幕後,《PPAPER》也邀請了第三展區「採食」的藝術家張育豪與我們聊聊這次的創作。

 


 

訪談
PPAPER

張育豪

 

請介紹一下自己,以及你的工作室。
我是張育豪,去年底才剛正式開始視覺藝術創作,並同時成立了個人工作室——AUR,以藝術指導為核心,延伸到平面攝影、動態影像等視覺創作,我不會將自己侷限在攝影師的範疇,而是一位風格視覺創作者。AUR是「An Uncoated Record」的縮寫,我將它視為一張沒有經過塗布(uncoated)可以乘載紀錄的紙張,同時也代表了我偏向自然寫實的影像風格,褪去了過多商業化的表述,為客戶創造可以記錄一切的視覺載體。

 

在這次的創作之前,你是怎麼去理解花蓮的部落文化?在準備的過程裡你看見、體驗或感受到了什麼?
從前我對花蓮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自然地景的樣貌,在這次與策展團隊的溝通後我對花蓮部落「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概念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他們將自然素材以傳統的工藝手法建構出生活的每一個部分,是非常珍貴的理念。

 

對於這次你在展覽負責的「採食」主題,你有什麼感觸?
在接獲策展團隊提供的資訊後,我對花蓮植物的命名方式特別有感,有些是以植物外型命名的,例如木鱉果的名稱來自它內部像鱉形狀的種子,刺蔥也是以它的外型特徵作為命名的依據。也有以植物本身的特性做延伸的,例如鹽膚木因為果實的表面會分泌鹽分而得名。還有些是以當地部落族語發音轉譯的,例如源自阿美族語的巴吉魯,也就是麵包樹。在實際收到它們後也感到非常新奇,因為以前從未接觸過這些外觀如此特殊的植物,發現這片土地上原來還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去深掘的自然資源。

 

 

以這次的創作來說,你怎麼解讀身體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身體部位、器官甚至模特兒的性別跟植物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人體之於大地,植物之於自然」是這次創作中的核心概念,大地孕育著植物的各種樣貌,而我們在談論自然的時候,很直覺地會將她與母親(mother)的形象連結在一起,這也直接反映在我選擇模特兒的性別上,我將自然轉化成人體,也將人體想像成一個空間,而植物成為了空間的主角,由人體孕育著植物的各種樣貌,植物的外型與質地和身體的曲線及肌膚的留白產生了靈性的連結。

 

這次的合作裡,讓你覺得最有趣或是最有感的部分是什麼?
在拍攝的過程中為了捕捉植物與身體之間最和諧的狀態,必須和模特兒之間達成一定的默契,因為植物的特徵也許會為模特兒帶來不舒服的感受,而模特兒的身體作為這次創作的「空間」,過程中也會讓我知道他們覺得最合適的呈現方式,這之間的交流我覺得非常有趣。

 

聽說除了這次展出的四件創作外,你還拍攝了非常多作品,我們好奇最後是怎麼挑選的?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設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軸,例如在夏季的主題裡我透過在模特兒肌膚上噴灑水珠與植物的肌理產生呼應,或是透過身體的蜷曲來詮釋冬季的主題,每一幅影像都帶有這樣的故事性,在拍攝了無數張影像後,我挑選了整體視覺組合起來最和諧的四件作品作為這次的創作成果。

 

張育豪創作

 

有任何啟發你的藝術家或其他領域的創作者嗎?
我很欣賞美國藝術家Cy Twombly的風格,他也是一位不侷限在單一媒材的創作者,透過攝影、繪畫、雕塑等各種方式來詮釋內心想表達的事物,這也是我的工作室非常嚮往的核心精神。

 

你的影像作品似乎非常強調質地,為什麼?這是否跟你的創作哲學有關?
我的創作靈感通常來自日常生活,剛開始踏入創作時我喜歡用很簡單的相機去捕捉生活裡非常微小的細節,再透過後製的手法詮釋我所想表達的影像風格,對我來說那些非常細微的局部特寫為我的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張育豪的影像創作
©AUR

下一次去花蓮你想去哪?做些什麼?
因為這次的企劃讓我認識了以前從不知道的植物,我也才知道原來這些植物在花蓮當地可以被作為食物,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很想到當地去嘗試看看。以前到花蓮旅遊都只在太魯閣等靠山的區域行動,未來也想嘗試到其他未去過的鄉鎮,在海濱旁的民宿好好放鬆。

 

接下來有什麼計畫?
最近比較多的創作都是以人像和靜物為主,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將創作領域拓展到更多面向。■

 


「在呼吸 in spire」概念展

展覽日期:111 年 10 月 22 日起
展覽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17:00  每週一休館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第二企劃室 (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策展單位:Studio Shikai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