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浮世

「倘殘延十歲,五載亦罷,吾始堪稱真畫工。……至百歲之末,終草成此畫道。」

– 葛飾北齋

 

生命自海洋誕生,人類在羊水中塑雛形,悠遊於母親腹中的海洋。人類不是鯨魚,但心向著海,在夏日呼朋引伴前往海邊,不只是求得一襲清涼那麼單純。海平線、風、海浪,最遠的大景與最貼近生命的韻律,盡收眼底也盪在心頭。動態的海浪象徵靜態的永恆萬物變化,從隱晦的自然更迭到現世人間的聚散分合繁榮衰退,都不出「浮世」之域。發祥於十七世紀日本的浮世繪,繪的便是此般浮世,描繪著世間風情,卻無法脫離自然大道的底蘊。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 神奈川沖浪裏」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海浪」,我們很輕易地就看見葛飾北齋的大浪—「神奈川沖浪裏」—這幅全世界最知名的浮世繪,在西方世界以"Great Wave”之名被記得。生於十八世紀末江戶時代,師從勝川春章與俵屋宗理卻時常另學流派,葛飾北齋不以安居自處為志的性格與熱愛生命的本質造就了其作品在質與量的豐富性。一生遷居93處的傳說、30多個筆名的變換,宗理、北齋、辰政、戴鬥、雷震、畫狂人……,不定似乎是他此生唯一的堅持,而作品的內涵與風格也體現了這點,從花鳥、山水、人物、漫畫、鬼怪到春宮畫無所不繪,尤其喜歡描繪山水的壯麗與人民風情。在那個由荷蘭人傳入西洋畫風的年代裡,葛飾北齋並沒有抗拒而是將其包容於自身的畫技之中,加上原先就已經傳入日本的中國畫,愈發變幻成熟。

 

葛飾北齋「鳳凰圖屏風」全景

 

葛飾北齋「鳳凰圖屏風」局部

 

年過60歲,出於當時日本旅遊業的發展與個人對富士山的鍾情,葛飾北齋自1826年起以在日本關東地區36處眺望富士山的景色為主題,在6年間完成「富嶽三十六景」,其中「神奈川沖浪裏」以低視角呈現讓觀者彷彿乘舟身在之中;白色的浪頭像鷹爪般自浪濤中伸出,就要吞食遠方的富士山。而畫中載浮載沉的小舟是用來運送海鮮的運輸船,就如三十六景系列的其他畫作一樣,在或壯闊或安詳的自然景觀中,細膩地融入當時的民情風俗與人文景觀。

 

葛飾北齋「江戶日本橋」

 

葛飾北齋「凱風快晴」

 

用抽象意念表現大景,用精簡細膩的線條雕琢細節,並在構圖上採用日本傳統的1:1:3:7的黃金分割比例,如僅次於「神奈川沖浪裏」的傑作「凱風快晴」,如此純粹、壯闊、亦動亦靜。就數量、創作題材與畫工來說,葛飾北齋絕對稱得上是浮世繪天才,但回顧其顛沛流離的一生,以及其對藝術永無止盡精益求精的堅持,葛飾北齋從來不覺得自己已經出師,「我多希望多活五年,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這個處女座的一代浮世繪大師就是永遠不滿意,濃郁的生命力讓其作品在十九世紀末傳自歐洲後影響了許多藝術創作者,如印象派畫家莫內、梵谷的名作「星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交響樂「La Mer(大海)」的視覺印象。

 

梵谷「星夜」

 

德布西交響樂「La Mer(大海)」封面設計

 

那是什麼樣的60年成就這樣的葛飾北齋與這樣的「神奈川沖浪裏」?即便沒有絕對的答案全世界已經被震撼。大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浪中見浮世,大浪中我們窺葛飾。(Clyde)

 

 

 

延伸瀏覽

 

再唸一次王爾德情書

在他的烏托邦裡我們互相擁抱

一筆絢爛武士魂

天明屋尚 TENMYOUYA HISASHI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PPAPER WEEKENDS|10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北美館年度典藏特展《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PPAPER WEEKENDS|10月第一週

PPAPER Weekends|基隆美術館首檔國際大展《第25小時》

PPAPER WEEKENDS|9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台北徠卡鍾靈 Zhong Lin 攝影特展

LIFE & TRAVEL

倫敦運動品牌UVU: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跑道

FASHION

「文化,在我們身上」Tilda Swinton在臺北有感

PPAPER WEEKENDS|9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台灣首展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