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關乎風格與趨勢的權力遊戲,不過,對台灣新銳品牌PROTOTYP主理人LIKUANYEE而言,服裝是一種語言,而他們正在編寫的是一套基於形式(Form)但能自由偏移(Deviation)的語法系統,讓穿著者在秩序與自由之間找到自己,關於日常著用,關於風格,更關於個人身份的延伸。
3月底,PROTOTYP於上海買手店 TIMESREMAKE舉辦快閃活動,帶著本季度的「安保美學」,以「UNI4ORM」與「IDENTITY」兩大核心系列首次踏出海外,尋求與全球同頻共振的機會。活動呈現了海城市限定T,以及安保系列經典短板外套、機能喇叭褲、七分褲等,透過品牌標誌性的全黑色調、機能剪裁與層次搭配,打造時尚也實用的全新安保美學。
隨著上海快閃活動圓滿落幕,我們專訪了LIKUANYEE這位理工出身的處女男,PROTOTYP那表面看似偏執的黑底下,其實藏著一套關乎穿著的邏輯。
訪談
PPAPER
╳
LIKUANYEE
(PROTOTYP / HYST Shop Founder)
⾸先請簡單⾃我介紹。
嗨,我是品牌PROTOTYP與買手店家HYST SHOP的主理人LIKUANYEE,大家可以叫我YEE就行。
用三個詞形容 PROTOTYP?
結構、張力、轉譯。
PROTOTYP 一直在處理一種有形與無形的結構。我們相信服裝是語言,而我們正在編寫的是一種基於形式(Form)但能自由偏移(Deviation)的語法系統,讓穿著者在秩序與自由之間找到自己。
如果是要更簡易點去形容的話就是黑、乾淨、有點偏執(笑)。
「制服」曾是被視為拘束的象徵,PROTOTYP 如何重新詮釋它?
學生時期我們總覺得制服讓人失去個性,但現在回看,制服其實是很有力量的形式,它代表一種結構與群體感。
我們想做的並不是推翻制服,而是從制服中提取一種結構感作為基調,再加入偏移與轉譯的手法,讓它變得靈活、當代,成為一套不會限制人的「新語法」。我們稱它為 Form and Deviation——有形式,才能有偏移,這兩個詞是相互依存的。
首次來到上海,對這座城市與當地年輕人有什麼觀察?
這次快閃活動讓我們直接與當地的穿著者對話。上海年輕人對於「穿搭語言」的感知非常靈敏,他們不是只看表層,而是會問:這衣服為什麼這樣剪?這細節是為了什麼功能?
我們觀察到,他們其實也在尋找某種「有邏輯的偏移」,這與我們長期構築的 Form and Deviation 系統不謀而合。
接下來會有什麼新的產品計畫嗎?
我們會繼續拓展這個語法系統。例如,我們正在研究更多「過渡性」的中層裝備——不是外套、也不是內搭,而是一種模組式的橋梁。這對我們來說不只是產品擴張,而是在延展 Form and Deviation 的語境,讓穿著邏輯更完整。
PROTOTYP 是否也受到亞文化或次文化的影響?
我們算是站在邊邊,不全進去但也不遠離。會被影響,但不會整個人陷進去。我們比較在意怎麼把那個「邊界感」保留住。
我們從這些文化中提取「偏移的邏輯」,例如軍裝、工裝的演化軌跡,但我們不崇尚復刻,而是做轉譯。我們要的是語法,而不是圖像。
如果 PROTOTYP 是一首歌?
應該會是 Murcof 或 Ryuichi Sakamoto 某段偏冷靜但有結構的聲響。它不強迫你聽進去,但當你靜下來,會發現裡面藏著很多層次與張力。
最近關注的時裝設計師或秀?
其實我最近比較少看完整場秀(笑),比較像是滑一滑就突然停下來看誰用料用了不一樣的東西。要說設計師品牌的話,倒不如說我會更去閱讀各種不僅限於服裝的資料,它可以是建築、色彩、攝影、甚至是文字類型的資料網站。再經由自身吸收後去投射在PROTOTYP上。
你認為時尚產業尚未被開發的潛力是什麼?
我們太習慣服裝是一季一換、快節奏消費的載體,但我相信「穿著邏輯設計」才是下一個重點。如何設計一套能對應生活節奏與精神狀態的穿著系統,而不是流於符號與裝飾?這就是我們想在 Form and Deviation 裡探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