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使命
就是提供人們簡單易懂的夢想
村上隆專訪回顧

 

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藝術巨擘Andy Warhol曾說 :「由於大眾媒體和宣傳的存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機會」。 不論是那些年的「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或是如國外的「THE APPRENTICE」、「AMERICA’ S NEXT top model」、「Project RUNWAY」各式選秀節目的蓬勃,宛如我們這個世代在一瞬間求才若渴, 然而「選秀」的模式,其實,只是從早年平面媒體的操作模式, 轉型今日電子媒體無遠弗屆的弘法, 讓人多出許多成名的舞台, 所有產業都需要有新血輪的注入,正所謂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沒有不凋的花朵,沒有不死的英雄,在藝術創作的領域,更是永遠欣欣向榮;然而,藝術美學的主觀,卻不似歌唱、舞蹈、名模這樣有明顯評判的準則,因此,日本當代藝術大師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和他所創立的 「Kaikai Kiki」 藝術經紀公司,特別舉辦了 「GEISAI」(芸祭)這樣的藝術選秀活動,為所有對藝術創作懷有夢想的人,找到15分鐘成名的機會。

 

「GEISAI」No.11活動現場

村上隆的成功,並不是靠著短暫的渲染風潮,而是經年累月默默地耕耘努力,在自我放逐後,他最終找到深植內在日本傳統文化的根,他將對動漫的熱愛,轉化成藝術創作的動力,對所有的作品都嚴厲的審視,加上天時、地利、人合,終成為最成功的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甚至在國際藝術市場足以和Jeff Koons、Damien Hirst等人同場較勁的藝術家,村上隆為那些在拍賣場花大把鈔票的買家找到掏錢的理由,對於美學獨一無二的挑剔,才能激起買家內心真正感同身受的火花,跳脫以往藝術家貧苦、潦倒的窠臼,奉行Andy Warhol所提倡的將藝術商業化、大眾化的圭臬,甚至大量的複製而普及於民生當中,擺脫幾世紀以來被王公、 權貴、教會所掌控、持有的命運,一面保有獨立思考的創作精神,一面享有市場保證的資金挹注,不斷地自我超越,創造更高階層次的藝術思惟。

 

Artworks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藝術商業化,並非可恥,而是時勢所趨,在躍上國際舞台前,村上隆的創作,充斥著日本次文化的象徵,結合動漫、角
色扮演、公仔、美少女養成,這些滲透在平凡生活中大量的普羅文化意象,日本稱為「オタク」(御宅,意指對某種事物有深入專研,甚至到足不出戶,廢寢忘食的地步,如今被廣泛使用在各種領域,如名牌、動漫、3C、模型、推理各種御宅族)的分眾文化,背後是純熟的藝術造詣,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時的村上隆,主修日本傳統繪畫,他豐富的線條、大膽構圖、搶眼用色,深受浮世繪琳派(りんぱ,日本江戶時期著名的繪畫流派,以金銀箔為底做畫,風格大膽而華麗)影響,把傳統藝術技法,透過自身對娛樂產業、動漫文化的愛好,構成現今我們看到的笑臉花朵、可愛動物、甜美少女的形體,成為村上隆鮮明的旗幟,這種從生活次文化中滋長的當代藝術,也成了泡沫經濟下最值得投資的資產。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村上隆與Doraemon合作

2003年春天,美國時尚設計師Marc Jacobs,為時年已有166歲高齡的精品老牌LOUIS VUITTON,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變,他與村上隆所合作的「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不論對時尚或當代藝術,都是一種震撼,一股影響力,經典、優雅、嚴謹的時尚精品,和充滿輕快、繽紛、想像的次文化,各自跨越了那條自我封印的結界,也為當今時尚與當代藝術的跨界(crossover),做了最好的典範,在這樣的錦上添花之前,村上隆已經是世界上當代藝術市場中身價最高的藝術家之一,代表作「Miss Ko2」以5,800萬日圓的高價拍板成交,而令人臉紅心跳的 「My Lonesome Cow Boy」更喊出16億日圓的天價, 次文化當代藝術,被推上了極致的頂峰,而且這只是一個繼續向上高攀的中繼站。

 

村上隆與LOUIS VUITTON合作
「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包款

將藝術成功地以行銷管理的方式,帶來商業營收後,村上隆和一起創立「Kaikai Kiki」的藝術工作者有感於,新進藝術家要進入藝術市場窄門的艱難, 同時也為新一代的日本藝術家, 爭取一個曝光的舞台,遂於2001年開始,舉辦結合了「art」與「お祭り」(祭典)的「GEISAI」藝術選秀活動,不僅讓日本,甚至亞洲地區的新銳藝術家有角頭崢嶸的機會,也讓次文化所灌溉的當代藝術,得以芽發枝萌地開花結果。

 

「GEISAI」No.11參賽作品
「GEISAI」No. 3 參賽作品 photo by Natsu Tanimoto
「GEISAI」No. 8 大會會場 photo by Miget

 

訪談

PPAPER

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

(KAIKAI KIKI及GEISAI創辦人)

 

您致力於 「GEISAI」(芸祭)的活動已經11年了(訪問時是2009年),能不能請您談談這個活動創立的目的?

「GEISAI」 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給新銳藝術家一個曝光的舞台,最初創設的動機,是因為有感於日本新銳藝術家,缺乏公開亮相的機會,為了能讓他們在藝術界初試啼聲,才創設這個活動,草創的時候,我向美術館相關人員,和已成名的藝術家尋求協助,但是很少有人能幫得上忙, 這些管道不是需要大量的作品集,就是僅有兩、三個展示的機會,對新銳藝術家來說,當時實在缺乏一個健全、理想的藝術環境,後來,我決定採用類似美術大學學園祭 (園遊會) 的方式,作為這些年輕藝術家的發聲管道,讓他們有和大眾直接面對面的機會,「GEISAI」 也就是在這樣的動機下應運而生。

 

村上隆於 「GEISAI」現場鼓舞參賽者

我剛剛四處看了一下, 瞭解您在這個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想達成的目標,在這個活動中的位置,就好比Damien Hirst,他一直嘗試著切斷仲介商在收藏家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我知道同樣身為藝術家的您,向來也不斷試著與收藏家和大眾直接接觸,但這樣的作法似乎和過去市場的運作方式不同,有些爭議性,能分享一下您的想法是什麼?

我想這是誤解,我的工作一直都希望能夠結合整個產業的人,並沒有打算切斷任何環節。以音樂產業為例,我覺得這個產業過去一直非常健全,只要音樂好,配合MTV宣傳,CD的銷售量就能衝高,音樂創作者也就能賺大錢,進而繼續有新的作品,想從事音樂創作的人在這樣健全的環境下,相信自己也能夠做出受歡迎的音樂,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的目標並不是剷除仲介商,仲介商對我而言其實非常重要。

我想Damien Hirst也深諳箇中的道理,但身為藝術家,我們必須做的是「革命」,市場很大,也不斷地擴展,可是下一步呢?他思考的結果是親自加入拍賣會,而我則決定待在亞洲,公開且直接地面對大眾,這看起來似乎是兩條不同的路徑,卻有著相同的目標,也許革命的方法不同, 但我們都希望能直接面對大眾, 並創造未來。

 

所以您贊同Damien Hirst的作法嗎?
是的,可以這麼說,其實我們雖然路徑不同,目標卻是一致的。

 

「GEISAI」No.11參賽作品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想成為藝術家的?
其實我一直想進入娛樂產業成為藝人,尤其是搞笑藝人(如志村健、加藤茶),但娛樂產業只適合精明又靈巧的人,對我這種遲鈍的人,簡直就是災難,加上我自己對於動漫的喜愛,高中畢業之後,我想去當動畫師,但這條路畢竟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所以,後來我就進入了東京藝術大學,在大學時期主修日本傳統繪畫,然後我把我喜愛的動漫,和我所學習的日本繪畫技巧融合在一起,嘗試一些以前沒有出現過的風格,所以就走上純藝術這條路。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必須有一整個工作團隊,幫您生產不同的東西?在這個產業中,這樣做的人似乎並不多,這樣的工作模式是如何發生的?

我剛創業就已經非常忙碌,一個人除了打點開銷、收入,還得應付藝廊和美術館的展演,甚至還要接受媒體訪問。當時,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所以只好轉而尋求朋友的幫助,大部分的朋友經過我的說明,也同意幫助我,不過8、9年前的我,實在沒有什麼經費僱用他們,所以只能請他們義務幫忙,當時有50個人答應我的請求,最開始的時候,我甚至還要求他們自備電腦,那時所有的資源幾乎都是免費的。於是,很多人就這樣到我的工作室幫忙,對我來說,我別無選擇,我很清楚自己將會有一番作為,因此我很努力地讓這些願意義務幫助我的人,瞭解我的夢想,我當時的想法是,既然我沒有錢,我就必須貢獻我的夢想,這就是我的工作,接著,我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以及工作流程,從我創業至今,我的生活方式與當初創業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村上隆工作室

 

長久以來許多傳統藝術家,或者我們說西方藝術家,對於涉足商業領域都感到害怕,他們主張藝術家應該專注於藝術,避免讓作品因商業利益而扭曲。但是,我們知道您除了創作獨特的藝術作品之外,不但不避諱與流行品牌合作,同時還參與了各種商品的製作,事實上,您(在當時)幾乎是唯一一個願意跨足各種領域的藝術家。我想請教的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使您決定如此全方位發展您的藝術事業版圖?您如何知道自己可以放手去做,不用擔心社會或外界的質疑和挑戰?

我曾經從紐約的藝術環境,及九〇年代英國的年輕藝術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跟隨他們的藝術足跡,模仿了很多作品,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不斷質疑自己,這樣做「誠實」嗎?我的答案是:不!但是,什麼是「誠實」呢?如果我能做動畫、商品廣告、明信片、電視節目、7-11商品,甚至流行事物,為什麼過去沒有人投身去做呢?這是我的質疑。既然沒有人這樣做?為什麼我不做?我既沒有包袱,也不必擔心外界怎麼看,這就是我的潛力啊!於是,我就做了,也得到許多回饋。現在,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家來說,根本沒有人在乎,沒有人害怕所謂的外在壓力,大多數的亞洲藝術家認為:「對!我們想這麼做!」這不就是我所思考的「誠實感」嗎?也許不久的將來,可能再過兩、三年,所有的藝術家都會想這麼做,因為這樣做很好玩!非常好玩!

 

村上隆與Billie Eilish聯手Uniqlo UT三方聯名系列

 

您和LOUIS VUITTON跨界合作,至今仍傳為佳話,當初是怎麼開始的?

當時Marc Jacobs親自發了一封email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合作,剛開始我還不太相信,但我知道他是認真的,尤其是跟像LOUIS VUITTON這麼大的一個國際品牌,事前的會議、細節,非常地嚴謹,決定之後,又是100%地投入,那是相當難得而且珍貴的經驗。

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這樣的多元跨界,無懼商業形式的藝術創作,在過去不曾發生?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想主要的原因在於,直到現在亞洲都沒有所謂的「藝術市場」,相對的,西方世界已經有很大的藝術市場,有市場就有規則,他們必須遵循既有的遊戲規則,但這樣的市場規則在亞洲並不存在,我們必須自己創造屬於我們的規則。

 

©MURAKAMI exhibition, 2007 The Geffine Contemporary at MOCA Right : Oval Budda, 2007 Inside of right : Tongari-kun, 2003-04 Photo by GION
©MURAKAMI exhibition, 2007 The Geffine Contemporary at MOCA
Kaikai Kiki Merchandise booth. Photo by GION Left & Right : Second Mission Project Ko2, 1997-2007. Photo by GION

 

您本身對於時尚的看法是什麼?
服裝最原始的用意,是為了能保暖、禦寒、遮羞,演變至今,這一層意義仍然存在,但更多的比重,更強而有力的,是服裝顯現在媒體前塑造出來的形象、概念,對我來說這就是時尚。

 

您西方的藝術家友人,現在如何看待您?
老實說,也許有很多誤解吧!有些人很討厭我,有些人又「超」愛我,所以平均起來可能「平平」⋯⋯(笑)。這也是我舉辦 「GEISAI」 的原因——讓大家更了解我的創作哲學。

我的創作哲學來自日本的深層文化和流行文化 (pop culture),討厭我的人不瞭解這些,超愛我的那些人又沒看到作品的陰暗面,因此我必須向他們介紹我的理念,讓那些想討論我作品的人,張開眼睛、認清事實,深入瞭解我的作品風格,甚至也理解日本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Miss ko2
My Lonesome Cowboy
All artworks ©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知道您在亞洲甚至全世界,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是什麼樣的動機支持您繼續這樣的工作?

動機?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很難解釋是什麼支持我這樣做,就像現在我的感覺很好,向您解釋著未來的計畫⋯⋯我承認活動開始前壓力很大,但是活動一開始,我的心滿滿地像是要爆炸一樣,像是陷入狂喜一般。

 

您是少數藝術家,能於在世時就享受財富、盛名與幸福的,就我所知,這也是您從事創作的哲學,除了您之外,過去我所知道的只有 Andy Warhol、Pablo Ruiz Picasso能在生前,就靠他們的作品致富並享受盛名,其他藝術家大部份都無法享受創作所帶給他們的財富。這種「藝術家也能享受財富與幸福」 的理念,是否也是您希望傳遞給下個世代藝術家的理念, 讓他們知道這是有可能辦到的?

這個問題很特別,不過,我必須承認,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你能想像嗎?不久之前,我不過是個無名小卒,每天都得面對龐大的壓力,尤其日本社會根本不關心藝術,在日本搞藝術,必須承受來自學校、社會、妻子、整體藝術環境以及同儕朋友的壓力。不過,這些壓力在很多人的幫助下,我都一一克服了,如果創作者或藝術家能夠應付這些外在的強烈質疑和壓力,我想他們一定也能辦得到。

我隨時都在思考Steve Jobs所創造出來的奇蹟,當我第一眼看到iPhone,我彷彿看到了未來,那真是令人無法置信的一刻,我心想 : 這 不就是藝術創作者所應該做的嗎?藝術家的工作就是應該提供人們簡單易懂的夢想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辦得到,年輕的藝術家需要有人幫助,但是我已經不再年輕,因此我希望能把我的經驗傳承下去,讓他們知道 「創作藝術,同時享受財富與幸福」 絕對不是空想,是可以辦得到的。
 

「kaikai&kiki」 Animation production by OLM&OLM Digital

 

對你而言,你的成功改變了什麼?又或者,什麼是沒有改變的?

改變的是責任更多了,這是很沈重的負擔;不變的是我的生活模式,每天還是 24 小時,睡覺、起床、尖叫 (笑)、肚子餓、收發 E-mail、接不完的電話、吃飯⋯⋯這些都沒什麼改變。

在您的創作過程中, 是否有對什麼感到恐懼的嗎?

我怕從別人口中聽到 「你看起來很累⋯⋯」、「最近是不是太忙了」 這樣的字眼,就像是自己不夠努力,而被人有所察覺,所以我就算工作再忙,也會找時間鍛鍊自己,更不忘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帶著為笑容工作,這樣作品才能帶給人歡樂。

 

很多藝術家選擇居住在不同的國家,我知道您非常以身為日本藝術家為傲,但您是否曾經考慮過,如果有機會選擇其他國家作為第二個工作地點,您會選擇哪個國家?

我目前已經在紐約設立了工作室,同時在洛杉磯也租了第二個工作室,打算進軍電影產業。但是,如果可以選擇在南亞某個溫暖舒服的國家,或是像日本沖繩這樣比較溫暖的地方也不錯。

 

「kaikai&kiki」 Animation production by OLM&OLM Digital

 

所以您還是比較傾向於住在亞洲和日本?

對,主要還是希望在亞洲,當然住日本的話,語言溝通上對我來說比較容易,飲食也比較方便。

中國當代藝術如今在藝術品市場上相當火紅,能談談您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看法嗎?

我今年三月剛造訪北京,在此之前,老實說,我對中國的當代藝術相當反感;參訪之後,北京的一切讓我大大改觀,我發現我愛上了中國當代藝術。使我改觀的原因在於,我強烈感受到中國當代藝術家想表達的,並且終於明白他們「追求自由」的概念。過去,什麼是「追求自由」對我來說難以理解,日本身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和美國簽訂了「美日安保條約」,骨子裡看起來就像是美國的一個州,早已享受慣自由空氣的我,對於「為什麼要追求自由」是無法理解的。

但是,經過這次參訪,我發現中國的藝術家對「自由」的感覺非常強烈,我可以感受到作品中那種「我們可以做點什麼」的熱切渴望,舉個例子來說,其中有個藝術家的作品,我過去一直相當反感,但這次參訪後,我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和我所創作的「Mr. DOB」概念十分相像,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充滿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這就是使我對中國當代藝術從厭惡轉為喜愛的主要原因。

 

Mr. DOB

 

您剛剛說打算進軍電影產業,我們知道,過去為了挽救日漸低迷的電影工業,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看電影,許多超級明星會集合起來共同出演一部電影,比方說 〈瞞天過海〉 (Ocean 11) 這部片,就集合了George Clooney、Brad Pitt等超級大咖來共同演出。在此之前,一部電影只有一個超級明星,但是現在可能會有10個超級明星出演一部電影的狀況,過去我們曾經有過藝術家與電影、 藝術家與流行品牌跨界交流的經驗,但是藝術家與藝術家之間卻很少有類似的合作交流,就我所知僅有Andy Warhol和 Jean Michel Basquiat曾經有過這樣的交流經驗,我想知道您未來有沒有可能會和其他知名藝術家共同交流合作?

是的,通常一個有天賦的藝術家,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這套想法往往也會伴隨著限制,5個有天賦的藝術家,就可能出現5套想法,和5種不同的限制。換言之,愈多的藝術家就會有愈多的想法和限制,往好處想我們可以從中選出很棒的點子。我不清楚 〈瞞天過海〉 的想法從何而來,但就我自己而言,我作畫時也常會徵詢助手的意見,當他們有好的想法和提議時我都會採用,因此我並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創作者。過去,因為時間或機緣不湊巧等種種因素,我雖然未曾和其他知名藝術家共同合作過,但 是未來我並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如果有機會,您最想和哪一位藝術家合作?
我目前最想合作的對象,應該是電影圈的創作者,比方說像執導並製作〈LOST〉的J.J. Abrams,我認為他有很多很棒的點子,如果有朝一日可以一起合作,我認為一定能激盪出很棒的火花。

 

 

您對下一步的展望是什麼?
環境,我對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遭到如此迅速而大範圍的破壞感到相當憂心,我希望能夠藉由作品來提醒人們去面對這個已經存在的問題,在許多案子的構想過程,我都會去思考,如何把環境的議題加進去,使用更環保,綠化,節約能源的素材。

 

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教您的是, 您希望人們將來如何記住您?
(笑)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目前很享受現在的生活,也和公司裡的員工合作愉快,如果將來有一些人記得我,記得「GEISAI」 和這裡許許多多的創作,然後從中擷取某些點子,作為靈感去創作出新的作品,我就很滿足了,就像是傳承創作的DNA一樣, 不斷激發、衍生出新的靈感。

 

 

請您用一句話送想從事創作、設計或藝術的人,給他們一些建議或指引。
嗯⋯⋯相信自己!哈哈! (笑) 我想大家都會這樣說吧!?

 

謝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謝謝!您也辛苦了!▉

 

 

Picture of PP 編輯部

PP 編輯部

好內容的創作者。品牌合作歡迎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最新消息

專訪|ART & CULTURE

2024年度詞彙出爐:你也“Brain rot”大腦腐蝕了嗎?

ART & CULTURE

樹的圖書館:木製家具商Karimoku於東京全新展覽空間呈現植物的故事

PPAPER WEEKENDS|11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Onibus Coffee正式進駐台中草悟道

PPAPER WEEKENDS|11月第四週

PPAPER Weekends|金馬獎五項大獎入圍電影《女兒的女兒》11月22日全台上映

PPAPER WEEKENDS|11月第三週

PPAPER Weekends|2024草率季台北華山登場

PPAPER WEEKENDS|11月第二週

PPAPER Weekends|2024 打開台北限時展開

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